国际制度的有效性及对东北亚地区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10-10 13:31
本文关键词:国际制度的有效性及对东北亚地区的启示
【摘要】: 当今世界全球化(Globalization)和区域一体化(Regional Integration)是两大潮流。全球化是指囊括了世界上所有国家和个人的更为复杂的相互依赖。区域一体化是区域内国家和个人的更为复杂的相互依赖。正如罗伯特·基欧汉预言,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当代世界,主权国家和跨国公司在彼此的交往与联系中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关系模式。各国的联系如此强烈以致于战争已不再是维护国家利益的主要手段,相反,出于各国利益的考虑,国际社会已经是在既定的秩序下交往了。这种国际秩序的设计者便是国际制度。国际制度(国际机制)可以被定义为在国际关系领域围绕着行为体的集中预期形成的一系列或隐含或明显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原则是对事实、原因和正直的信念。规范是根据权利和责任确定的行为标准。规则是有关行为的特殊规定和禁止。决策程序是做出和执行集体选择的普遍实践。国际制度在刚刚创立之初,面对共同挑战理性行为体首先考虑的是绝对收益,但是,国际制度创立后理性行为体的兴趣会从对绝对收益的关注慢慢转变为对相对收益的关注。成立后的国际制度对相对收益的整合反映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国际制度的有效性体现为自上而下的调整和自下而上的适应即体制是自上而下的安排,它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了取决于它对致力于解决同样问题的自下而上的制度的补充程度。基于成员国的注意力从绝对收益到相对收益的转移,本文认为国际制度有效运行的关键是在其成员国范围内确立有效的利益补偿机制。也就是说,国际制度的稳定是相对的,它应该考虑到成员国的相对利益需求并适当作出调整,以保证已经建立的国际制度的顺利运行。国际制度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在其成员国之间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利益补偿机制,具体来讲,就是建立起来的国际制度要注重各成员国的相对收益情况,进而根据成本——收益原则建立相对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最终目的是在国际制度的稳定与静止之间寻找到平衡点以保证国际制度的有效运转。本文认识到东北亚国家面临着这样一个事实,在其他地区区域性国际制度或者区域一体化如火如荼的发展时——欧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上海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等在地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东北亚地区却没有一个正式的制度框架来协调各方的利益达到共赢。在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下如何实现区域合作是摆在东北亚各国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东北亚国家有各其特殊的情况,东北亚国家不存在霸权国,而当今世界的国际制度基本上是在霸权国主导下建立的,霸权国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为其成员国提供公共产品的重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容易协调各成员国的相对收益问题,而在东北亚国家问题则完全不相同了,由于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霸权国,在东北亚地区如何协调各方的相对收益问题也是制度成立后摆在各成员国面前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国际制度 有效性 区域一体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73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英文摘要10-12
- 导言12-17
- 一、国际制度的相关理论17-21
- (一) 学术界对国际制度的理论探讨17-19
- (二) 有关国际制度概念的理论假设19-21
- 二、国际制度产生的历程和有效性研究21-36
- (一) 国际制度的产生历程21-23
- 1、欧洲协调时期是国际制度的起源吗21-22
- 2、国际制度的产生22-23
- (二) 国际制度的有效性研究23-30
- 1、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看国际制度的有效性24-27
- 2、有效的利益补偿机制——世界贸易组织27-29
- 3、政治上的利益博弈—联合国29-30
- (三) 国际制度对全球化的影响30-36
- 三、东北亚地区创建国际制度的有效性36-44
- (一) 东北亚地区创建国际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36-41
- 1、在东北亚地区创建国际制度是必要的36-38
- 2、在东北亚地区创建国际制度是可能的38-39
- 3、理性地看待对中日俄三国创建地区性国际制度的批评39-41
- (二) 东北亚地区创建国际制度的有效性问题41-44
- 1、东北亚国家创建的国际制度既要有灵活性又要有相对稳定性41-42
- 2、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制度要容忍成员国的搭便车行为42-44
- 结论44-46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4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9-50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逸舟;;国际制度对国家利益的影响[J];国际展望;2006年14期
2 门洪华;全球化与国际机制:理论上的启示[J];教学与研究;2002年04期
3 门洪华;国际机制的有效性与局限性[J];美国研究;2001年04期
4 门洪华;罗伯特·基欧汉学术思想述评[J];美国研究;2004年04期
5 门洪华;国际机制理论与国际社会理论的比较[J];欧洲;2000年02期
6 何杰;权力与制度——国际机制理论的现实主义分析[J];欧洲研究;2003年04期
7 门洪华;国际机制理论的批评与前瞻[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11期
8 门洪华;对国际机制理论主要流派的批评[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3期
9 秦亚青;权力·制度·文化——国际政治学的三种体系理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06期
10 江忆恩,李韬;简论国际机制对国家行为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12期
,本文编号:1006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006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