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软实力视角下的中国与东盟警务合作

发布时间:2018-04-17 07:13

  本文选题:软实力 + 中国 ; 参考:《东南亚纵横》2013年07期


【摘要】: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性犯罪形势愈加严重,并呈现组织化、职业化和国际化的趋势,靠一国之力难以解决,加强国际警务合作,控制和预防各种犯罪就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需要。中国和东盟也面临毒品走私、非法移民、洗黑钱、恐怖主义活动等跨国犯罪的严峻挑战,中国与东盟在打击这些犯罪活动方面开展了有效的警务合作,但中国与东盟警务合作也面临主权、域外势力干涉、合作形式单一等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以软实力为视角,就如何克服障碍,加强中国与东盟警务合作提出了相关思考。
[Abstract]: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situa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has shown a trend of organization, professionalism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which can hardly be solved by one country, so as to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police cooperation.Th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various crimes has become a common need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China and ASEAN also face serious challenges from transnational crimes such as drug smuggling, illegal immigration, money laundering, terrorist activities, etc. China and ASEAN have launched effective police cooperation in combating these criminal activities.However, China-ASEAN police cooperation also faces many problems, such as sovereignty, foreign interference, single form of cooperation and so 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ft power,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on how to overcome the obstacles and strengthen the polic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作者单位】: 浙江警察学院侦查系;
【基金】:浙江警察学院校级科研基金支持项目“中国与东盟警务合作——以软实力为视角”(项目编号:201206030)的成果
【分类号】:D523.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方军祥;;中国与东盟: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的现状与意义[J];南洋问题研究;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史艺;;中国崛起的世界意义[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申小翠;吕催芳;;“全球主义”的内涵及其谱系[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张旺;;国际关系规范理论的复兴[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08期

4 何跃;;冷战后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全困境与安全治理[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游博;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明生;国际安全机制与当代中国[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周方银;国际规范的演化[D];清华大学;2006年

4 郭延军;东北亚环境安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李开盛;美好世界原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敏;中国和平崛起中的软实力建设问题[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凌云志;冷战后东亚地区安全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3 靖国华;冷战后大国关系的结构性调整及其走势[D];内蒙古大学;2006年

4 吕雪仿;中国—东盟能源合作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黄秋艳;后冷战时代中国与东盟的非传统安全合作[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苟生平;中国—东盟安全合作机制的构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7 王艳;论拉美现象的成因及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郝军学;初探外交能力与中国外交[D];外交学院;2007年

9 王瑞领;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身份的建构[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晓华;冷战后美国自由主义与其对华政策[D];延边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剑荆;“北京共识”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5期

2 贺颖,周际翔,项玫;浅析国家“软权力”理论[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门洪华;;中国软实力评估报告(下)[J];国际观察;2007年03期

4 朱峰;浅议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软权力”[J];国际论坛;2002年02期

5 王红芳;危机孕育出的合作——析非传统安全对东亚地区合作的推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张志越;赖海榕;刘承礼;;软实力的概念及其对我国的政策意涵[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03期

7 刘德斌;“软权力”说的由来与发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8 邓显超;;提升中国软实力路径[J];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01期

9 张小明;约瑟夫·奈的“软权力”思想分析[J];美国研究;2005年01期

10 张战,李海君;国际政治中的中国软实力三要素[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漫远;;改革开放与中国硬软实力的构建[J];国际问题研究;2008年06期

2 李家珉;;在提高文化软实力中实现新的伟大革命[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6期

3 董漫远;;推进“软实力”建设,加强人文外交[J];国际问题研究;2009年06期

4 郑彪;;中国软实力:从概念到理论的理性认知[J];综合竞争力;2010年06期

5 陆水明;;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国软实力提升[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靳丹铃;;中国外交路径的新探索——人文外交[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汪红伟;;论军事软实力视野下的中国军事外交[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8 丁果;;拜登访华的软实力牌[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29期

9 马振岗;阎学通;楚树龙;康培;;2006年中国国际战略走向如何[J];人民论坛;2006年02期

10 邱凌;;解析软实力与公共关系的关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显泗;;论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2 杨鲁慧;;和谐世界:中国对外战略的新视野[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焦世新;;新中国60年软实力功能的战略变迁[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4 陈剑;;论建设“人文北京”[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赵念渝;;话语信息转换的案例分析和国家“软实力”[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6 高旭红;徐tk;;和谐世界思想指导下的外交软实力建设研究[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7 赵廷光;;试谈和谐社会的构建[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瑞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主题、源泉[A];陕西省社会科学理论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陈明显;;光辉的道路 丰富的经验[A];探索新路构筑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论文集[C];1998年

10 王珍仁;;近代日本侵华战争留给中日两国人民的警示[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慧中;美国的“软”与“硬”[N];人民日报;2007年

2 何小龙;省政协委员呼吁尽快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N];江淮时报;2008年

3 本报评论员 必娴;“离岸平衡手战略”的中国之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4 本报评论员 刘波;以人性化政策提升中国在非软实力[N];经济观察报;2007年

5 倪迅;全国政协委员谈增强文化软实力的着眼点[N];光明日报;2008年

6 学诚;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N];中国民族报;2008年

7 阮宗泽;软实力与硬实力[N];人民日报;2004年

8 张佳;软实力蕴含硬道理[N];团结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叶晓楠;参政党也是国家的“软实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10 ;要和欧洲拉关系 布什最近改口了[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Max Rebol;不干涉与务实合作:试析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D];复旦大学;2011年

2 王洪杰;论服务型政府的服务精神[D];吉林大学;2007年

3 朱成君;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4 雷振文;转型期中国政治秩序调适路径探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5 尹斌;后冷战时代欧盟的中东政策与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王强;民主行政视野下的政府信任及其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张全义;全球集体认同的生成与模式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唐洲雁;毛泽东的美国观[D];复旦大学;2006年

9 刘厚金;我国政府转型进程中的公共服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江;基于价值管理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景德;文化软实力建设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D];河南大学;2011年

2 孙蕾蕾;中国与东盟地区合作中的软实力运用分析[D];外交学院;2010年

3 倪志丰;中国文化软实力对中国外交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汤希;中国对东南亚地区软实力外交探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王丛峥;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与软实力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单绍萍;中国软实力提升中的对外传播策略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7 金湛清;中国的和平崛起与软实力建设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8 陶嘉嘉;试析软实力在提升加拿大在美国家形象的体现[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罗奕帆;软权力与中国公共外交[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顾思思;国家对外软实力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62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762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1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