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生产者:美国在东亚安全公共产品供应中的角色
本文选题:安全公共产品 + 东亚安全 ; 参考:《教学与研究》2014年11期
【摘要】:地区安全公共产品并非一种典型的纯公共产品,有着与其他类型公共产品不同的特征。根据霸权稳定论,美国在东亚地区理应发挥着"稳定器"的功能,但现实中由于美国与东亚地区力量间的博弈,造就了美国在东亚地区安全公共产品供应中"不完全生产者"的角色,其供应的安全产品也沦为霸权的副产品。伴随着东亚地区权力结构的转变和地区主义的发展,美国"不完全生产者"角色固定化。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美国的这种角色将会持续下去,并影响东亚地区的安全态势。
[Abstract]:Regional safety public goods are not a typical pure public goods and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from other types of public goods.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hegemonic stability, the United States is supposed to play the role of "stabilizer" in East Asia, but in reality, due to the gam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ast Asian forces, It has created the role of "incomplete producer" in the supply of safe public goods in East Asia, and the safety products supplied by it have become a byproduct of hegemony. With the change of power struc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ism in East Asia, the role of "incomplete producer" in America is immobilized. For a long time to come, the United States will continue to play this role and influence the security situation in East Asia.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D731;D8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昌明;李昕蕾;;地区主义与东亚秩序的转型趋向[J];东北亚论坛;2007年05期
2 刘丰;;安全预期、经济收益与东亚安全秩序[J];当代亚太;2011年03期
3 刘昌明;;双边同盟体系制约下的东亚地区主义:困境与趋向[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1年01期
4 苑基荣;;东亚公共产品供应模式、问题与中国选择[J];国际观察;2009年03期
5 马振岗;;中国外交向立体化格局的全面发展[J];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01期
6 黄河;周采;;从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视野看拉丁美洲区域教育合作[J];复旦教育论坛;2010年01期
7 张仕荣;;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对中美关系的影响[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04期
8 周方银;;中国崛起、东亚格局变迁与东亚秩序的发展方向[J];当代亚太;2012年05期
9 刘昌明;孙云飞;;安全公共产品供求矛盾与东亚安全困境[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4年01期
10 阎学通;和平的性质——和平≠安全[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涛;冷战后美国东亚安全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得刚;;国际关系三大主流学派的权力观及其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沙学锋;加落木洛;曲木依古;;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位分析——四川彝族聚居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3 吴昕春;公共选择与公民参与集体行动的动力[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4 王存奎;略论中国近代外交思想中的均势观[J];安徽史学;2003年04期
5 唐克;杨汇泉;;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程的反思[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2期
6 高永周;;从团体行为的逻辑透视公司法人格否认——兼评我国《公司法》第20条第3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刘艳房;;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的调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晏方明;;印度在南亚“核政治”中的利弊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9 韩艳丽;;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政府执行力提升研究——基于执行主体层面的思考[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李志军;徐创洲;;新时期村干部角色错位的成因分析[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增刚;;国际关系的双层博弈框架: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思路[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倪子靖;;规制俘获理论的文献综述[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3 朱黎杰;;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经济评价成本-收益分析法[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井敏;;服务型政府概念辨析[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5 燕继荣;;政治文明、宪政与公共管理[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公共政策”政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6 周振华;;经济发展中的政府选择[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4)[C];2004年
7 孟庆宝;;评析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文化因素[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8 刘志云;;中国国际法学的繁荣之路:一种引入国际关系理论分析的路径[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肖兴利;;国家安全观与国际法:发展、挑战与回应[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10 李杰豪;;国际和谐与国际法的“系统平衡论”——权力、利益与道德的范畴[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林惠玲;美国反补贴实体法律实施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冯林;农村基础设施财政支出方式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熊文;新地缘政治经济框架的建模与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尚海涛;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张兰花;林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评估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7 徐维余;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法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娟娟;合作与纷争:艾森豪威尔时期美英核关系考察[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慧;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市场机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彭彦强;基于行政权力分析的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真真;政府行政成本结构优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贾真真;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政府投入的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策;分析折中主义与后冷战时代东亚安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志刚;理性立法程序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彭琪;冷战后国际格局变迁与蒙古外交政策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常笑;中日邦交正常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纯;简析冷战时期苏联对阿拉伯国家文化战略中文化认同的缺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朱晶晶;论中小股东权益保护边界之合理界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黄训;伊斯兰会议组织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李立;影响以色列和土耳其关系的因素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开金;李光所;曹永恒;;岛链浅析[J];船舶;2006年05期
2 刘清才,孔庆茵;亚太地区领土争端的成因及其解决方法[J];东北亚论坛;2003年02期
3 江西元;朝核问题与东北亚安全合作框架前景[J];东北亚论坛;2004年03期
4 倪峰;霸权稳定模式与东亚地区政治安全秩序[J];当代亚太;2002年07期
5 胡宁;澳美关系与亚太地区安全[J];当代亚太;2004年01期
6 张贵洪;美印战略伙伴关系与中国:影响和对策[J];当代亚太;2005年05期
7 曹筱阳;;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及其影响[J];当代亚太;2006年03期
8 曹筱阳;;美日同盟:面向21世纪的全面调整[J];当代亚太;2006年09期
9 李文;;构建东亚认同:意义、问题与途径[J];当代亚太;2007年06期
10 聂宏毅;肖铁峰;;日美同盟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亚太安全的影响[J];当代亚太;2007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王逸舟;[N];人民日报;2003年
2 ;[N];人民日报;2006年
3 孙逊;[N];解放军报;2011年
4 林森;[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5 黄力颖;[N];东方早报;2007年
6 张U,
本文编号:18063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806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