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科技教育与社会发展政策及启示
本文选题:韩国 + 科技创新 ; 参考:《亚太经济》2014年06期
【摘要】:韩国在短期内同时完成了产业技术与人力资源的高级化,以及社会平等的转型,这使韩国经济能长期保持增长,并迅速跻身于富裕发达国家俱乐部。韩国经济社会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政府大力实施的科技教育与社会发展政策,这些应值得我们去镜鉴。
[Abstract]:In the short term, South Korea has simultaneously advanced industrial technology and human resources, as well as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equality, which has enabled the Korean economy to maintain growth for a long time and to quickly become a club of rich developed countries. South Korea's economic and social success is mainly due to the government's vigorous implement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olicies, which should be worthy of our learning.
【作者单位】: 福建社会科学院亚太经济研究所;
【分类号】:D731.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袁本涛;;超越中等收入陷阱:韩国人力资源开发对中国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2 李春景;;科技创新维度成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选择[J];创新科技;2011年06期
3 陈范红;;韩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收入分配政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32期
4 苏开源;;南朝鲜的全民性科技开发体制[J];科学管理研究;1993年02期
5 乔俊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公共政策因应:韩国做法及启示[J];改革;2011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春香;;征税抑或补贴——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财经问题研究;2014年06期
2 许小苍;;基于三层结构链的中等收入陷阱:国际经验分析与启示[J];现代经济探讨;2012年07期
3 王友明;;拉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训、经验及启示[J];当代世界;2012年07期
4 林硕;;“中等收入陷阱”国内外研究综述[J];市场论坛;2012年09期
5 高文书;;中等收入阶段的人力资本积累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6 刘苓玲;李培;;养老保险制度收入再分配效应文献综述[J];社会保障研究;2012年02期
7 钱运春;;经济发展与陷阱跨越: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11期
8 王韵;;中国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J];前沿;2013年09期
9 米嘉;;以技术创新引领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历史经验与现实分析[J];政治经济学研究;2013年00期
10 杨军;米嘉;;技术创新与我国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历史经验与现实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严思屏;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程中的消费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2 代灵敏;中国税制优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岩;“中等收入陷阱”挑战下的政府转型与经济增长[D];重庆大学;2012年
2 朱品润;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影响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3 徐亚红;中国刘易斯转折点及收入分配差距演变[D];辽宁大学;2013年
4 林硕;基于国际经验的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5 高琴琴;论中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问题[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7 李帅;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8 朱建利;我国收入分配特点与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对策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9 陈秀丽;中等收入陷阱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罗雪梅;教育人力资本、健康人力资本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逸,薛平;韩国税收制度:过去、现在与未来[J];当代韩国;2000年01期
2 马晓河;;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需求结构演变与产业结构调整[J];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11期
3 郑秉文,史寒冰;东亚社会福利政策中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价值取向与政策效应[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王波;;韩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和教训[J];当代世界;2012年01期
5 胡鞍钢;才利民;;从“六普”看中国人力资源变化:从人口红利到人力资源红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6 张宝仁,张慧智;韩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分析[J];人口学刊;2000年04期
7 张亚光;;跨越陷阱的日韩经验[J];人民论坛;2010年19期
8 张飞;全毅;;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比较[J];亚太经济;2012年01期
9 蔡f ;;中国经济如何跨越“低中等收入陷阱”?[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顺;促进公正: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J];探索;2005年02期
2 孙玉娟;论社会发展进步的理想尺度和现实尺度的统一[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01期
3 刘建文;;社会发展与民族发展机能问题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4 潘泽泉;;社会资本与社区建设[J];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5 陈军科;人的解放: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J];宁夏党校学报;2003年06期
6 曾颖;;中国社会发展思略[J];中国职工教育;2012年10期
7 程光泉;;试析现代社会发展的若干悖论[J];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8 郭庆勤;;建设社会主义应坚持科学发展观[J];法制与社会;2008年18期
9 孟淑波;;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兰桂杰;;论社会发展与法治建设[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俊;于代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内涵[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2 黄元山;;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主导作用[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潘云成;;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社会发展的回顾及启示[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一;郅玉玲;;社会发展视野中的城市化论析[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羽琼;;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思考[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林木生;董强;;励精图治,加快发展[A];江西省煤炭工业协会、江西省煤炭学会——2005年工作暨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7 曾铁;;城市成人学校农民工培训论析[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祝涛;;经典与传播:从熵的视角发掘《道德经》中自然观的现代价值[A];2013福建省传播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洪晓梅;转型时期中国社团功能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麟;需要理论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意义[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2 张玮yN;发展的公正性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14年
3 张宗岱;论社会发展的利益驱动规律[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娄德龙;建国后挂历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5 韦琴;外来语对老挝语及老挝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张瑜林;江泽民社会发展思想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3年
7 朱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罗吉;社会发展视角下的城市规划制度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孙长江;邓小平社会发展代价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806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806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