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君主制政权相对稳定的原因探析
本文选题:阿拉伯国家 + 君主制 ; 参考:《现代国际关系》2013年05期
【摘要】:阿拉伯君主制国家在阿拉伯剧变浪潮中平稳过关,促使学术界重新关注君主制在阿拉伯世界长期存续的现象。阿拉伯世界现有8个君主制国家虽然国情差异较大,但源于传统的政治合法性、地租型经济、以家族和部落为核心的政治联盟、外部力量支持是这些国家保持政权稳定的主要原因。阿拉伯君主制虽然具有合法性和生命力,仍将长期存在,但也面临诸如经济、民生问题,族际、教派冲突等挑战。阿拉伯君主制国家须通过改革,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社会现实。
[Abstract]:Arab monarchy countries passed smoothly in the wave of Arab upheaval, prompting academic circle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henomenon of monarchy in the Arab world for a long time. There are now eight monarchical countries in the Arab world, although their national conditions are quite different, but they are derived from the traditional political legitimacy, the land rent economy, and the political alliance with families and tribes at the core. The support of external forces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stability of these countries. Although the Arab monarchy has legitimacy and vitality, it will still exist for a long time, but it also faces challenges such as economy, livelihood issues, ethnic groups, sectarian conflicts and so on. Arab monarchies must be reformed to adapt to rapidly changing economic and social realities.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国与政治伊斯兰关系研究”(10CGJ009)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杰出青年学者培育计划资助项目“中东剧变后政治伊斯兰崛起及其影响研究”(2012JQ0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73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金龙;;现代化进程中藏区社会中间阶层对维护稳定的作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陆德生;纪荣荣;;江泽民民主宪政思想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赵芳春;;论我国税法的价值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4 郑强;;缩小贫富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朱士群;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及其借鉴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6 包亚军;苏共丧失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范逢春;我国地方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述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杨立华;政府能力和政府权力的新理解——一种产品分析的方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陶国宏;价值、路径与制度——当前中国政治发展浅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0 李鹏涛;王泽壮;;革命的“病理学”——布林顿对“革命”的开拓性研究及其影响[J];安徽史学;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常艳;;试论人民监督员制度及其发展[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深圳行业协会法人治理机制研究课题组;葛明;黎军;;深圳市行业协会法人治理机制研究报告[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2[C];2008年
3 叶富春;王呈旭;李伟;;和谐的社会秩序与稳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性基础——关于中国特色发展路径的理性思考[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习裕军;宋国春;;社会生态视阈中的中国社会管理创新——对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基本内容的政治社会学分析[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向平;;缘分·功德·共同体——中国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魏红英;;深圳行政三分制改革中政治发展逻辑的解读[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7 闫建;;效能型政府建设刍议[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邓集文;;论中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问责制改革的推进战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蔡潇彬;;加强政府社会管理 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胡佳;;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政府治理变革进路[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贺东;不确定性、能力与企业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彭彦强;基于行政权力分析的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尚欢欢;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代价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博;当代中国政治冲突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季晓希;试论我国村民自治的历史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何丹;从组织整合到社会整合[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郑文如;俄罗斯政党政治改革的进程及其特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秦佳;国民党民众运动研究(1924—1937)[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业雷;网络社会视阈下虚拟领导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韩晓明;我国司法活动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10年[J];时事(时事报告中学生版);1999年01期
2 左明贵;邓小平政治稳定与政治改革思想初探[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刘伟;影响我国政治稳定的政治文化因素及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刘晓凯,刘彤;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与中国社会政治稳定[J];政治学研究;2004年04期
5 丁鑫;;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内涵及关系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6 刘然;邓小平政治稳定思想初探[J];政治学研究;1997年02期
7 卢新华;关于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几点思考[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2期
8 朱志忠;公平正义、政治稳定与发展[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9 戚洪国;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影响我国政治稳定的矛盾分析及对策[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朱观艺;;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严励;;政治文明与政治稳定[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蒋建新;徐益会;;现阶段我国阶层政治关系的变化对政治稳定的影响及对策[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3 刘志彪;;政治稳定、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4 曾昭耀;;拉美现代化进程中政治发展的几点经验[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余泳;;试论中东问题研究的核心概念——从中东热点问题到中国中东外交[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6 陈天社;;《埃及与巴勒斯坦问题》纲要[A];2004年度全国世界民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孙德刚;;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中阿“准联盟”关系[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8 王素华;;标本兼治 除恶务尽——关于“法轮功”问题的思考[A];崇尚科学、反对邪教——中国反邪教协会第八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9 盖玉彪;;巴以暴力恐怖冲突原因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10 朱昔群;;政党政治市场与政党制度的变迁[A];政党关系与执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邓玉山;准备直接会谈,美伊关系出现转机[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2 记者 葛相文 孙梅 霍娜;阿拉伯国家面临新挑战[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3 记者 邵杰 张礼庆;阿拉伯国家面对新挑战[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4 王南;促进双赢 互利互惠[N];人民日报;2006年
5 ;埃约否认美要求阿拉伯国家参加反伊联盟[N];人民日报;2002年
6 黄培昭;“大中东计划”的窘境[N];人民日报;2005年
7 记者 刘超;胡锦涛会见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阿拉伯国家代表团团长[N];人民日报;2006年
8 于毅;中东问题国际会议在即埃及与阿拉伯国家协调立场[N];光明日报;2007年
9 记者 黄培昭;阿拉伯人越来越喜欢中国[N];人民日报;2006年
10 ;中也两国领导人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50周年[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烨;转型与发展:民族问题与政治稳定[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毕健康;当代埃及政治稳定问题研究(1971年至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詹晋洁;当代阿拉伯国家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刘陆天;中国现代化中的政府与政治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刘晓凯;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中的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昕;全球化背景下海湾阿拉伯国家现代化进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谭德宇;当代中国民主发展中的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赵刚印;现代化进程中公民政治参与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传柱;当代中国社会稳定:历史、挑战、对策[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10 刘俊杰;当代中国权力制衡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利萍;东南亚主要国家民主转型期的政治稳定类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邱俊杰;现代化视角下的埃及政治稳定问题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3 郑巴音;经济全球化视角下我国政治稳定的实现[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中立;当代中国政治稳定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刘晋飞;马来西亚政党制度与政治稳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窦蕾;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和谐推进机制的构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金爱慧;中国弱势群体对政治稳定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晓伟;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与危机管理[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子炫;转型期中国政治亚文化与政治稳定的关联性探析[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10 高卫东;转型时期统一战线内部关系变化与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85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085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