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家形象与软实力
本文选题:俄罗斯 + 软实力 ; 参考:《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3年03期
【摘要】:本文拟以国家形象为出发点,考察俄罗斯国家形象所包含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领袖等因素,并采用国际公认的一些有代表性的量化指标来评价俄罗斯的软实力状况。本文认为,丰富的文化资源使得俄罗斯保持良好的文化形象,但俄罗斯缺乏能影响世界的价值观念、思想、理念或精神,俄罗斯固有的带有威胁性的政治形象更是俄与西方"战略互疑"的影响因素,而且这些因素使得俄罗斯在国家品牌指数、新兴市场软实力指数等榜单上的名次长期停留在中等偏下水平,国家软实力的辐射范围仅局限在独联体地区,其软实力战略更像是内部发展战略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对外的拓展战略。
[Abstract]:Based on the national imag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historical and leadership factors of the Russian national image, and uses some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to evaluate Russia's soft power. This paper argues that rich cultural resources enable Russia to maintain a good cultural image, but Russia lacks values, ideas, ideas or spirits that can influence the world. Russia's political image, which is inherently threatening, is also the influence factor of "strategic mutual suspicion" between Russia and the West, and these factors make Russia's brand index in the country. The ranking on the emerging market soft power index has remained at a moderate and lower level for a long time. The radiation scope of national soft power is limited to the CIS region, and its soft power strategy is more like a part of the inter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not external expansion strategy.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分类号】:D75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新明;;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关系:新趋势与新战略[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树春;王洪波;;独联体对中国的多元战略价值——兼论中国对独联体应采取的政策[J];战略决策研究;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道明;阿塞拜疆在欧亚格局中的战略地位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2 张亮;9·11事件以来俄罗斯的中亚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会丽;上海合作组织与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之间的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刘丹东;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俄白联盟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李婵玲;苏联推行民族融合的教训对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启示[D];云南大学;2013年
4 肖宇;白俄罗斯与俄罗斯关系探析[D];外交学院;2013年
5 于丛笑;危机后独联体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路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俄罗斯战略形势评估课题组;;俄罗斯强势崛起述评[J];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正矩;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模铸和侵蚀[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年06期
2 刘早荣;对国家主权基本特征的再认识[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李志敏;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主权再认识[J];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07期
4 文峰,聂爱生;国家主权的现实状况[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5 杨新梅;浅析高科技发展对国家主权的影响与挑战[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6 朱艳圣;全球化与国家主权[J];青海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7 张骥,武树霞;论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主权建构[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年03期
8 王存福;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的演变及我国的对策[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聂理纲;卫星传播对国家主权概念的影响[J];国际政治研究;2001年04期
10 刘爱华;论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主权[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洪明;陈国良;宋涛;;新时期维护国家主权思想理论的奠基者[A];海南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集[C];2006年
2 洪永红;;吸引外资与维护非洲国家主权[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经济法的前沿[C];2001年
3 赵月枝;;数字时代中国对国家主权和技术自治的维护:希望、讽刺与不确定性(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4 张晓声;;WTO争端解决中的国家主权[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2辑)[C];2007年
5 薛桂芳;马英杰;胡增祥;;论中国海岛立法的必要性[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5年卷第二期[C];2005年
6 曹泳鑫;;和谐世界的历史基础:国际体系转型与理论反思[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7 John B.Bellinger;季烨译;;美国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9年卷第1期[C];2009年
8 史小红;;论孙中山的“对外开放主义”思想[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程爱勤;;论菲律宾以“国家安全原则”主张南海诸岛主权的国际法法理悖论[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郑大华;朱蕾;;论辛亥时期的国民观[A];辛亥革命与清末民初思想[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欧阳志远;国家主权视野下的科学主权[N];光明日报;2009年
2 武警陕西省总队 向军;网络主权也是国家主权[N];解放军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范南虹 通讯员 黄广南;志存高远:突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N];海南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严正 马剑;国家主权不可侮[N];人民日报;2000年
5 李云龙;国家主权过时了吗?[N];学习时报;2001年
6 钟声;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N];人民日报;2013年
7 山东检验检疫局 姜军;行使国家主权 维护全民利益[N];中国国门时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张媛 本报通讯员 田义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保障国家和平发展[N];法制日报;2013年
9 杨均平 刘旭;生态问题与国家主权[N];中国国防报;2001年
10 ;《国家主权新论》[N];福建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磊;国家形象及其对国家间行为的影响[D];南开大学;2009年
2 罗晋京;论跨国银行法律规制对国家主权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9年
3 陈丽明;民族联合途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徐晓明;全球化压力下的国家主权[D];复旦大学;2004年
5 孔庆茵;论国际体系与世界新秩序[D];吉林大学;2005年
6 刘凯;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国家主权自主有限让渡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宋云霞;国家海上管辖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8 刘文波;当代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崛起互动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韦宗友;制衡、追随与不介入:霸权阴影下的三种国家政策反应[D];复旦大学;2004年
10 于海洋;帝国主义批判与世界国家的规范性探讨[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海英;网络化时代的国家主权[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段元秀;论国家主权的变动及新型国家主权观的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盛蕾;国家主权层次理论的适用性[D];外交学院;2009年
4 郭泽军;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主权面临的挑战[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魏巍;国家主权与国际区域自治[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小霞;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7 苏萍;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与国家主权的收回[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8 王(王争);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国家主权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邢晓红;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的挑战[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宋蔼丽;联合国对国家主权影响的历史与现实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85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085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