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内在与外在两个世界 ——卢梭政治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31 18:07
启蒙运动与浪漫主义是西方近代史上相继发生的两大思想文化运动。二者在反抗封建专制及天主教会的腐败与专制方面是志同道合的,然而浪漫主义同时又是对于启蒙主义运动之大资产阶级属性和“理性至上”主义的反思与批判。在这个意义上,卢梭既是启蒙思想家,又是浪漫主义的先驱。当以伏尔泰为首的启蒙学者们都在为科技理性与现代文明高唱凯歌时,卢梭已经敏锐地觉察到了现代文明社会的弊端,并在对之深刻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塑内外两个世界的政治构想。卢梭以“自然状态”为逻辑起点,得出了“自然状态”下的自然人享有人类原初的自由与平等的结论。以此作为参照,卢梭首先对文明社会的外在与内在的双重弊端进行了揭示与批判。他指出,现代文明社会的演进既造成了不平等的产生与加剧,又导致了人性的异化、道德的沦丧和心灵的迷失,而启蒙运动的理性至上主义又加深了这一危机。启蒙学者过分夸大了理性的作用,却忽略了情感才是信仰的泉源,因此卢梭主张建立基于道德、情感与自由之上的“公民宗教”。对自由的向往是卢梭批判文明社会弊端的原动力。而要实现人的自由,就要消除人世间内在与外在的、即经济的和精神、心灵上的两种依附,所以他寻求人类社会中内在与外在两个世...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论文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1.4 基本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卢梭政治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
2.1 卢梭政治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
2.1.1 大革命前夜的法国社会
2.1.2 启蒙运动
2.2 卢梭政治思想的理论渊源
2.2.1 亚里士多德的古典共和主义
2.2.2 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2.2.3 霍布斯与洛克的社会契约论
3 外在世界的重建:建立符合公意的正义社会
3.1 不平等的产生与加剧
3.1.1 "自然状态"过渡到文明社会的条件
3.1.2 现代文明的后果:不平等的产生与加剧
3.2 外在世界的重建:建立符合公意的正义社会
3.2.1 公意的内涵
3.2.2 公意的基本特征
3.2.3 公意的运用:人民主权
3.2.4 公意的制度化:法律
4 内在世界的重建:培养有道德的公民
4.1 现代文明的内在弊端
4.1.1 对启蒙时代理性之局限与弱点的批判
4.1.2 对人性异化的反思与批判
4.2 内在世界的重建:培养有道德的公民
4.2.1 自然主义的教育——培育有德公民之途径
4.2.2 公意、公民以及公民宗教
5 卢梭政治思想的辩证评析及其现实意义
5.1 对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的深远影响
5.1.1 浪漫主义之父
5.1.2 公意思想的历史影响
5.1.3 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滥觞
5.1.4 马克思对卢梭异化思想的传承与超越
5.2 对东西方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
5.2.1 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先导
5.2.2 美国革命及早期民主政治的旗帜
5.2.3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精神导师
5.3 卢梭政治思想的局限
5.3.1 对私有制的非彻底否定
5.3.2 "人民主权"观念的历史与阶级局限
5.4 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制度建设及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5.4.1 卢梭民主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启示意义
5.4.2 对我国建构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
5.4.3 对我国德育工作及道德建设的现实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卢梭年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异化批判的价值取向:自我的回归与超越[J]. 郭长军,苏永利. 科学社会主义. 2010(05)
[2]试论夏多布里昂与卢梭以及他与帕斯卡尔的共性在《基督教真谛》中的体现[J]. 崔笑平. 法国研究. 2010(03)
[3]卢梭人民主权理论的内在逻辑及其警示[J]. 李拥军. 社会科学辑刊. 2010(03)
[4]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J]. 习近平. 求是. 2010(07)
[5]从《社会契约论》看卢梭的法律观[J]. 张维新. 前沿. 2010(03)
[6]《新爱洛伊丝》与人性抒写[J]. 蒋承勇. 外国文学评论. 2009(03)
[7]卢梭“公民宗教”思想探析[J]. 田薇,曲伟杰. 河北学刊. 2009(03)
[8]基督教的政治化理解——近代西方政治哲学解读基督教的一种基本思路[J]. 孙向晨. 学术月刊. 2007(07)
[9]论卢梭的人权法律观[J]. 张智远,王晓云. 求实. 2006(S1)
[10]卢梭民约论的一份中国遗产——略论梁启超的国民国家思想及其历史价值[J]. 方平. 学术研究. 2002(08)
本文编号:2950074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论文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1.4 基本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卢梭政治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
2.1 卢梭政治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
2.1.1 大革命前夜的法国社会
2.1.2 启蒙运动
2.2 卢梭政治思想的理论渊源
2.2.1 亚里士多德的古典共和主义
2.2.2 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2.2.3 霍布斯与洛克的社会契约论
3 外在世界的重建:建立符合公意的正义社会
3.1 不平等的产生与加剧
3.1.1 "自然状态"过渡到文明社会的条件
3.1.2 现代文明的后果:不平等的产生与加剧
3.2 外在世界的重建:建立符合公意的正义社会
3.2.1 公意的内涵
3.2.2 公意的基本特征
3.2.3 公意的运用:人民主权
3.2.4 公意的制度化:法律
4 内在世界的重建:培养有道德的公民
4.1 现代文明的内在弊端
4.1.1 对启蒙时代理性之局限与弱点的批判
4.1.2 对人性异化的反思与批判
4.2 内在世界的重建:培养有道德的公民
4.2.1 自然主义的教育——培育有德公民之途径
4.2.2 公意、公民以及公民宗教
5 卢梭政治思想的辩证评析及其现实意义
5.1 对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的深远影响
5.1.1 浪漫主义之父
5.1.2 公意思想的历史影响
5.1.3 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滥觞
5.1.4 马克思对卢梭异化思想的传承与超越
5.2 对东西方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
5.2.1 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先导
5.2.2 美国革命及早期民主政治的旗帜
5.2.3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精神导师
5.3 卢梭政治思想的局限
5.3.1 对私有制的非彻底否定
5.3.2 "人民主权"观念的历史与阶级局限
5.4 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制度建设及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5.4.1 卢梭民主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启示意义
5.4.2 对我国建构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
5.4.3 对我国德育工作及道德建设的现实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卢梭年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异化批判的价值取向:自我的回归与超越[J]. 郭长军,苏永利. 科学社会主义. 2010(05)
[2]试论夏多布里昂与卢梭以及他与帕斯卡尔的共性在《基督教真谛》中的体现[J]. 崔笑平. 法国研究. 2010(03)
[3]卢梭人民主权理论的内在逻辑及其警示[J]. 李拥军. 社会科学辑刊. 2010(03)
[4]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J]. 习近平. 求是. 2010(07)
[5]从《社会契约论》看卢梭的法律观[J]. 张维新. 前沿. 2010(03)
[6]《新爱洛伊丝》与人性抒写[J]. 蒋承勇. 外国文学评论. 2009(03)
[7]卢梭“公民宗教”思想探析[J]. 田薇,曲伟杰. 河北学刊. 2009(03)
[8]基督教的政治化理解——近代西方政治哲学解读基督教的一种基本思路[J]. 孙向晨. 学术月刊. 2007(07)
[9]论卢梭的人权法律观[J]. 张智远,王晓云. 求实. 2006(S1)
[10]卢梭民约论的一份中国遗产——略论梁启超的国民国家思想及其历史价值[J]. 方平. 学术研究. 2002(08)
本文编号:2950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950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