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汉娜·阿伦特公民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9 13:13
  公民作为一个政治概念涉及的是人与政治共同体的关系问题,是政治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对公民概念的内涵及其历史发展进行梳理是人类政治文明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娜·阿伦特无疑是当代西方颇具影响力的政治学家和哲学家。阿伦特的政治思想因其见解独到一直是激励学者不断思考与研究的思想源泉。由于阿伦特的公民观零散地分布于她的众多著作当中,显得略为缺乏系统性,因此,有必要对她的公民观认真梳理。阿伦特的公民观不仅与其独特的历史政治背景紧密相关,也借鉴了古典共和主义的传统理念。她的思想原点是对极权主义的批判,以古典共和主义为理论视角,在社会理论的三分模式基础之上对其公民观展开论述。阿伦特的公民观主要包含公民理性、公共领域、公民文化和教育、公民美德这四个个方面的内容。论文的最后是关于在于阿伦特公民观的合理性及局限性的详细论述,阿伦特的公民观继承和发扬了古典共和主义思想传统,她既尊重人的个体价值也强调人的多样性,体现了现代性与古典共和的结合。同时,阿伦特公民观也具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和现实的困难。尽管如此,阿伦特的公民观仍然具有现代意义,对我国公共领域的建设,增强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培育公民精神等仍然具有启示...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背景
    0.2 研究意义
        0.2.1 理论意义
        0.2.2 现实意义
    0.3 文献综述
        0.3.1 国外汉娜·阿伦特公民观研究状况
        0.3.2 国内汉娜·阿伦特公民观研究状况
    0.4 研究方法
    0.5 本文的创新点
1 汉娜·阿伦特公民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及理论渊源
    1.1 汉娜·阿伦特公民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1.1.1 极权主义与消极公民生活
        1.1.2 西方社会现代性的危机
    1.2 汉娜·阿伦特公民观的理论渊源
        1.2.1 亚里士多德的具有存在论意义的公民政治观
        1.2.2 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的存在哲学
        1.2.3 康德对“反思性的判断力”的哲学思考
2 汉娜·阿伦特公民观的理论视角—古典共和主义
    2.1 古典共和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理念
        2.1.1 推崇积极行动
        2.1.2 关切公共生活
        2.1.3 强调政治自由
        2.1.4 对公民美德的诉求
    2.2 汉娜·阿伦特以古典共和主义为理论视角对古典共和主义的新阐发
3 汉娜·阿伦特公民观的主要内容
    3.1 公民理性
        3.1.1 拥有思想、判断力及共通感的公民
        3.1.2 人的复数性
        3.1.3 交往性权力的展开
        3.1.4 公民参与
    3.2 实现公民自由的空间—公共领域
        3.2.1 公共领域的内涵及特征
        3.2.2 公共领域对于实现公民自由的意义
    3.3 公民文化和公民教育
    3.4 公共领域中的自我彰显—公民美德
4 对汉娜·阿伦特公民观的评价及现实启示
    4.1 对汉娜·阿伦特公民观的评价
        4.1.1 汉娜·阿伦特公民观的合理性
        4.1.2 汉娜·阿伦特公民观的局限性
    4.2 汉娜·阿伦特公民观的现实启示
        4.2.1 通过公民教育增强公民参与的有效性
        4.2.2 注重对实现公民自由的公共领域的建设和完善
        4.2.3 培育理性参与的公民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亚里士多德公民理性思想对现代公民教育的启示[J]. 颜峰,龚艳.  贵州社会科学. 2011(01)
[2]行动、自由与公共领域——论阿伦特的政治观[J]. 陈高华.  学术研究. 2008(11)
[3]当代女权主义视野中的阿伦特政治哲学思想[J]. 王寅丽.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4]古典还是现代——汉娜·阿伦特的共和主义思想研究[J]. 涂文娟.  求是学刊. 2007(05)
[5]阿伦特的“公共领域”概念及其影响[J]. 王宝霞.  山东社会科学. 2007(01)
[6]古典共和主义的当代阐述者——纪念阿伦特诞辰100周年[J]. 顾肃.  浙江学刊. 2006(06)
[7]未写出的政治哲学——阿伦特对康德判断力概念的政治阐释[J]. 王寅丽.  社会科学. 2006(09)
[8]哲学与政治:阿伦特的政治哲学之思[J]. 陈高华.  社会科学辑刊. 2006(05)
[9]汉娜·阿伦特论公共领域的建设[J]. 潘非欧.  浙江学刊. 2006(05)
[10]人的条件——阿伦特政治哲学述评[J]. 王宝霞.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本文编号:30411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0411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e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