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下大同”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兼论中国世界主义政治哲学
发布时间:2021-02-19 13:56
按照中国传统政治哲学身—家—国—天下的逻辑,世界必然成为其视野范围内的重要一环。其"世界之内有国家"而非"国家之外有世界"的思路为建立融贯的政治哲学提供了可能。"天下大同"是传统中国世界主义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但其内容不止于"天下为公",而是大同与小康的混合。它立足于世界的统一性、共有性、道德性、差序性想象,没有强烈的畛域观念,不是纯粹的"乌托邦",而是中原王朝国家效法的模板和努力践行的目标,赋予了中华文明鲜明的开放性、包容性精神。近代以来,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固化了世界的分裂局面。随着对这一体系的深度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主义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传承了世界之不可分性、资源和人类命运之共同性、人类具有共同的道德本性等信念,但抛弃了其差序性,同样是需要当下即展开实践,是"天下大同"理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章来源】:东南学术.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世界”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内在构成
二、天下大同:传统中国的世界主义政治哲学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代中国的世界主义政治哲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模式与动力[J]. 高江涛. 史学月刊. 2019(06)
[2]世界主义的三次浪潮:一个观念史的考察[J]. 高景柱. 东方论坛. 2017(04)
[3]道治与礼治之间——《礼记·礼运》篇大同小康关系新论[J]. 盖立涛. 哲学动态. 2017(05)
[4]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J]. 崔明德.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4(04)
[5]“身体”:中国政治思想建构的认知基础[J]. 萧延中.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5(06)
本文编号:3041214
【文章来源】:东南学术.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世界”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内在构成
二、天下大同:传统中国的世界主义政治哲学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代中国的世界主义政治哲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模式与动力[J]. 高江涛. 史学月刊. 2019(06)
[2]世界主义的三次浪潮:一个观念史的考察[J]. 高景柱. 东方论坛. 2017(04)
[3]道治与礼治之间——《礼记·礼运》篇大同小康关系新论[J]. 盖立涛. 哲学动态. 2017(05)
[4]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J]. 崔明德.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4(04)
[5]“身体”:中国政治思想建构的认知基础[J]. 萧延中.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5(06)
本文编号:3041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041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