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无产阶级专政汉译概念史考证

发布时间:2021-03-05 13:08
  语言转向被认为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变化。它关注名词或概念背后的政治、社会、文化和历史的深层内涵,认为它深深植根于特定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今天在历史学领域所强调的概念史或观念史的研究,是在宏观历史的背景下重新认识词汇,从词汇形式或概念的起源探讨词汇生成的深层语境。本文运用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历史文献研究法与文本学和语言学政治学研究方法,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进行考证,进而考证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史,回到彼时复杂的历史语境,从而重新解读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本文的第一部分为前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课题的来源,研究的意义,学术前史,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进行追溯。无产阶级专政是历史上首次提出的由无产阶级这个一直受压迫、受剥削的人口的多数来掌握政权的国家形式。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之后建立一种新型的由无产阶级直接掌握生产资料,直接参加国家社会管理和政治生活,实行普选制、委员制、廉薪制、问责制、罢免制等民主制度的国家形式。第三部分主要考察无产阶级专政思想传入中国之后,“Diktatur des Proletariats”的汉译史。在历...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学术前史
        1.概念史研究
        2.“无产阶级专政”概念研究
    (三)研究方法
        1.概念史研究方法
        2.文本学和语言学政治学研究方法
        3.历史文献研究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无产阶级专政概念溯源
二、“DiktaturdesProletariats”的汉译史
    (一)无产阶级专政思想传入中国
        1.译词“无产阶级独裁”的考证
        2.译词“劳动阶级之专制”、“劳动者专制”的考证
        3.译词“平民专断”、“劳动者之专断”和“劳动专断”的考证
        4.译词“无产阶级的狄克推多制”考证
三、从“无产阶级专政”到“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发展史
    (一)工农民主专政
    (二)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三)人民民主专政
四、“无产阶级专政”概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疏义
    (一)译词方面
    (二)概念发展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主义”术语在中国的传入和衍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术语探源之一[J]. 靳书君,梁盼.  昌吉学院学报. 2018(01)
[2]“无产阶级”术语源流与概念发展史研究[J]. 李晔.  昌吉学院学报. 2018(01)
[3]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及其困境——马克思《法兰西内战》解读[J]. 杨偲劢.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7(01)
[4]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概念的特征与意蕴[J]. 靳书君,李永杰.  广西社会科学. 2017(03)
[5]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利益视角的解读——基于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J]. 崔赞梅,葛君梅.  衡水学院学报. 2016(06)
[6]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的“护身法宝”[J]. 朱炳元.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5(09)
[7]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冯颜利,姚元军.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5(07)
[8]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再思考[J]. 应克复.  炎黄春秋. 2015(02)
[9]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完全合理合情合法[J]. 李崇富.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5(01)
[10]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并不输理[J]. 王伟光.  红旗文稿. 2014(18)

博士论文
[1]重新认识列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D]. 汤德森.南京师范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专制概念古今流变[D]. 韩广召.天津师范大学 2015
[2]考茨基与列宁无产阶级专政之争的再思考[D]. 刘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4
[3]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民主与专政的认识轨迹:从无产阶级专政到工农民主专政[D]. 张记合.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2012
[4]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源探与发展[D]. 刘虹.南昌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652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0652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3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