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政治哲学 ——“非道德主义”视角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1-03-05 20:37
本文在系统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认定韩非子政治哲学的核心特质为彻底的非道德主义。 “引论”的重点在于阐述本文核心概念“非道德主义”的基本涵义。非道德主义并不是一个纯粹抽象的哲学概念。它提炼自韩非子(和整个法家)政治哲学,而且与韩非所生活的时代密切相关。我们对当时伦理道德一般状况做出下面两点基本的判定:其一,西周以来传统道德是一种家庭伦理为基点的涵盖极广的规范体系;其二,由这一规范构建的秩序混道德与政治于一炉。非道德主义针对的正是韩非所处时代的这种一般伦理道德,它是一个政治文化的概念,具有其深厚且具体的历史内涵。韩非学说的非道德主义不仅与传承文化的儒、墨学说构成了鲜明的对立,也充分地表现为激进的反传统主义。而且非道德主义与西方功利主义存在 3 点重大差别:1.西方功利主义以个人为本位,韩非学说以君主为本位;2.西方功利主义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依归,韩非学说以富国强兵为依归;3.西方功利主义以权利为本位,韩非学说中除了君主之外所有人都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在澄清上述 3 点区别,仅仅在功利考虑的意义上,完全可以用“功利主义”来解说韩非子政治哲学。这种意义上的功利主义解说与本文强调的...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本文的论题
第二节 韩非子研究的一般状况
一、《韩非子》的校注
二、哲学史、思想史、政治思想史中的韩非子研究
三、近20 年来的韩非子研究专著
四、近10年来的论文
第三节 前人研究的缺陷及本文的目的与思路
第四节 非道德主义及其与功利主义的区分
第二章 非道德主义与韩非子政治哲学的基本面貌
第一节 天下大乱:韩非子政治哲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孤愤:韩非心境与其政治哲学的关系
第三节 利与力:韩非子政治哲学的特质
第四节 现实政治:韩非子政治哲学的论域划定
第五节 因事为备:非道德主义与韩非子的历史观
第三章 非道德主义的韩非子政治哲学内在逻辑结构
第一节 人性好利:韩非子政治哲学的理论出发点
第二节 君固国强:韩非子政治哲学的理论归结点
第三节 法、术、势:韩非子政治哲学的实践路径
一、法
二、术
三、势
第四章 君主宰制与工具化的臣民
第一节 帝国轴心:韩非子政治哲学中的君主
第二节 忠实鹰犬:韩非子政治哲学中的臣下
第三节 农战为生:韩非子政治哲学中的民众
第五章 结论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韩非对传统观念文化的批判——兼论其政治实用主义本质[J]. 蒋重跃.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2)
[2]韩非的人性思想和治国之策——兼谈韩非不是性恶论者[J]. 王立仁.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1)
本文编号:3065829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本文的论题
第二节 韩非子研究的一般状况
一、《韩非子》的校注
二、哲学史、思想史、政治思想史中的韩非子研究
三、近20 年来的韩非子研究专著
四、近10年来的论文
第三节 前人研究的缺陷及本文的目的与思路
第四节 非道德主义及其与功利主义的区分
第二章 非道德主义与韩非子政治哲学的基本面貌
第一节 天下大乱:韩非子政治哲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孤愤:韩非心境与其政治哲学的关系
第三节 利与力:韩非子政治哲学的特质
第四节 现实政治:韩非子政治哲学的论域划定
第五节 因事为备:非道德主义与韩非子的历史观
第三章 非道德主义的韩非子政治哲学内在逻辑结构
第一节 人性好利:韩非子政治哲学的理论出发点
第二节 君固国强:韩非子政治哲学的理论归结点
第三节 法、术、势:韩非子政治哲学的实践路径
一、法
二、术
三、势
第四章 君主宰制与工具化的臣民
第一节 帝国轴心:韩非子政治哲学中的君主
第二节 忠实鹰犬:韩非子政治哲学中的臣下
第三节 农战为生:韩非子政治哲学中的民众
第五章 结论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韩非对传统观念文化的批判——兼论其政治实用主义本质[J]. 蒋重跃.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2)
[2]韩非的人性思想和治国之策——兼谈韩非不是性恶论者[J]. 王立仁.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1)
本文编号:30658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065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