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六鸿的慈善思想 ——以《福惠全书》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03-06 10:16
黄六鸿为官地方颇具政绩,多次被人称赞,入朝后卷入“长生殿”案被人所诟病,去官后却留下了官箴巨著《居官福惠全书》。《居官福惠全书》是清代最大的一部官箴书,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官箴书之一。它以“造福”、“施惠”为理念,体现了的是黄六鸿“仁慈”、“爱民”的慈善思想。黄六鸿在慈善教化、慈善救助、灾害防御与救济方面都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以《福惠全书》为切入点,研究黄六鸿的慈善思想,不仅有助于全面的了解官箴书,而且能够对黄六鸿有一个全面的评价。本文重在分析总结黄六鸿的慈善思想,探讨了其慈善思想形成的社会原因,并对其做出公正的评价。全文包括绪论、正文、结语等三部分。绪论部分论述选题的缘由、意义,研究状况以及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一章主要论述黄六鸿撰写《福惠全书》的目的以及《福惠全书》的主要结构框架。为自己立言,为他人作则是黄六鸿撰述《福惠全书》的主要目的。黄六鸿慈善思想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深受传统文化的“仁义”理念浸淫;(二)受家风的熏染;(三)受个人为官经历和社会现实的影响。第二章,主要从慈善教化、慈善救助、灾害防御、救济善后四方面具体分析黄六鸿的慈善思想。第三章,对黄六鸿慈善思想做出评价,...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本文创新之处及不足
第一章 黄六鸿与《福惠全书》
一、撰述《福惠全书》缘由
(一)为自己“立言”,总结一生
(二)为他人“作则”,提供借鉴
二、《福惠全书》的内容结构
三、黄六鸿的慈善思想的成因
(一)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影响
(二)黄六鸿身处官宦之家,受家庭风气的影响
(三)清朝初期的社会状况,以及多年为官经历的影响
第二章 黄六鸿的慈善思想
一、重视慈善教化
(一)重视对乡约的宣讲——“劝德纠恶”
(二)重视善恶奖惩——“奖举善恶”
(三)重视发挥义学的作用——“导民善俗”
(四)号召尊长敬德——“美化风俗”
二、重视慈善救济
(一)恤养孤贫
(二)育养婴儿
(三)倡建救生会
(四)设立义冢
三、重视灾前防备工作
(一)为民祷告祈福
(二)发展生产以待灾荒
(三)积贮备荒
(四)敦促节俭
四、重视灾害的救济与善后工作
(一)申报灾饬
(二)赈济灾民
(三)灾后除盗
(四)火灾救助
第三章 黄六鸿慈善思想的评价
一、黄六鸿慈善思想的进步性
(一)“福惠”、“民本”理念认识的深刻性
(二)慈善参与的广泛性
(三)救助策略的创新性
二、黄六鸿慈善思想的不足
(一)受到宗教迷信思想影响
(二)经验理论性强,缺乏实践说服力
(三)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
三、黄六鸿慈善思想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代圣谕宣讲类善书的刊刻与传播[J]. 张祎琛.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2]从黄六鸿《福惠全书》看清代州县吏治的经验智慧[J]. 龚汝富,刘江华.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02)
[3]明清官箴文献论略[J]. 周保明. 新世纪图书馆. 2011(02)
[4]清代官箴书的社会史资料价值[J]. 岑大利. 文化学刊. 2010(04)
[5]清代官箴书中的为官之德和从政之道[J]. 岑大利.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9(05)
[6]明清官箴的合理内核及其现代启示[J]. 曾剑飞.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7]从宣讲圣谕到说善书——近代劝善方式之传承[J]. 游子安. 文化遗产. 2008(02)
[8]清代州县司法与行政——黄六鸿与《福惠全书》[J]. 柏桦. 北方法学. 2007(03)
[9]从功过格看古代民间伦理教化及其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启示[J]. 黄义英. 求实. 2006(S1)
[10]儒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J]. 周秋光,曾桂林. 道德与文明. 2005(01)
本文编号:3066918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本文创新之处及不足
第一章 黄六鸿与《福惠全书》
一、撰述《福惠全书》缘由
(一)为自己“立言”,总结一生
(二)为他人“作则”,提供借鉴
二、《福惠全书》的内容结构
三、黄六鸿的慈善思想的成因
(一)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影响
(二)黄六鸿身处官宦之家,受家庭风气的影响
(三)清朝初期的社会状况,以及多年为官经历的影响
第二章 黄六鸿的慈善思想
一、重视慈善教化
(一)重视对乡约的宣讲——“劝德纠恶”
(二)重视善恶奖惩——“奖举善恶”
(三)重视发挥义学的作用——“导民善俗”
(四)号召尊长敬德——“美化风俗”
二、重视慈善救济
(一)恤养孤贫
(二)育养婴儿
(三)倡建救生会
(四)设立义冢
三、重视灾前防备工作
(一)为民祷告祈福
(二)发展生产以待灾荒
(三)积贮备荒
(四)敦促节俭
四、重视灾害的救济与善后工作
(一)申报灾饬
(二)赈济灾民
(三)灾后除盗
(四)火灾救助
第三章 黄六鸿慈善思想的评价
一、黄六鸿慈善思想的进步性
(一)“福惠”、“民本”理念认识的深刻性
(二)慈善参与的广泛性
(三)救助策略的创新性
二、黄六鸿慈善思想的不足
(一)受到宗教迷信思想影响
(二)经验理论性强,缺乏实践说服力
(三)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
三、黄六鸿慈善思想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代圣谕宣讲类善书的刊刻与传播[J]. 张祎琛.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2]从黄六鸿《福惠全书》看清代州县吏治的经验智慧[J]. 龚汝富,刘江华.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02)
[3]明清官箴文献论略[J]. 周保明. 新世纪图书馆. 2011(02)
[4]清代官箴书的社会史资料价值[J]. 岑大利. 文化学刊. 2010(04)
[5]清代官箴书中的为官之德和从政之道[J]. 岑大利.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9(05)
[6]明清官箴的合理内核及其现代启示[J]. 曾剑飞.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7]从宣讲圣谕到说善书——近代劝善方式之传承[J]. 游子安. 文化遗产. 2008(02)
[8]清代州县司法与行政——黄六鸿与《福惠全书》[J]. 柏桦. 北方法学. 2007(03)
[9]从功过格看古代民间伦理教化及其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启示[J]. 黄义英. 求实. 2006(S1)
[10]儒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J]. 周秋光,曾桂林. 道德与文明. 2005(01)
本文编号:3066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066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