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居型多民族国家民主转型进程中的民族分离问题研究 ——以我国周边五国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07 01:55
民族分离问题和民主转型困境是困扰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两个重大主题。在许多国家,这两个问题同时存在,且相互影响,是一对世界性难题。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和东欧国家纷纷进行政治转型,用多党竞争制取代了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同时,苏联、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分裂成22个国家,紧接着在新独立的国家内又引发了民族分离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带头脱离苏联的俄罗斯遭遇了车臣分离主义运动的严重威胁,脱离南斯拉夫的南联盟最终一分为三:塞尔维亚、黑山、科索沃。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以“颜色革命”和“阿拉伯之春”为名在东欧、中亚、西亚和北非部分国家进行的民主转型,带来的是:格鲁吉亚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民族分离问题的恶化,乌克兰东部哈尔科夫、卢比斯克、顿涅茨克等俄罗斯族地区分离运动的爆发,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等国的民族分裂、教派冲突、内战。这些现实例子说明,在一些多民族国家,民主转型(特指转向多党竞争制的西式民主转型)与其民族分离问题存在密切关系。这相应地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民主转型会在这些国家引发或恶化民族分离问题,而在其他一些多民族国家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美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民族分离问题对民主转型有...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1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现状
五、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第一章 民主转型与民族分离:理论框架与变量关系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民主与民主转型
二、民族与民族分离
第二节 聚居型多民族国家:概念、理论与参数
一、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概念
二、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理论建构
第三节 民主转型引发民族分离:耦合关系分析
一、“多数制民主”异化为主体民族控制型民主
二、多党竞争异化为民族竞争
三、自由化带来中央政府权威的衰落甚至权力真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斯里兰卡:两族对峙与宪政改革
第一节 斯里兰卡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特征及其构建
一、斯里兰卡的民族结构
二、斯里兰卡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构建及其历史上的僧泰关系
第二节 议会民主制在斯里兰卡的建立及其特点
一、科尔布鲁克—卡梅伦改革:民族代表制的形成
二、威廉·曼宁改革:民族政党制的萌芽
三、多诺莫尔改革:引入普选制
四、索尔伯里改革:多党竞争制的确立
第三节 议会民主制的瓦解与泰米尔分离主义运动的爆发
一、1948-1972年:僧伽罗人控制型民主的确立
二、1972-1983年:从议会民主制到总统议会制
第四节 内战中的分权改革试验:民族和解的钥匙?
一、1983-1987年:印斯和平协议与宪法第十三修正案
二、1995-2000年:新宪法草案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泰国:两族对峙与民主转型
第一节 泰国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特征及其构建
一、泰国的民族结构
二、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构建与历史上的泰马关系
第二节 泰国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与民族分离主义运动
一、议会民主制的艰难前行与马来穆斯林分离问题的产生(1932—1957)
二、“泰式民主”与马来穆斯林的武装分离运动(1957——1973)
第三节 泰国的第二次民主转型与民族分离主义运动
一、多党议会制的短暂回归与马来穆斯林的有限政治参与(1973——1976)
二、军方主导下的半民主制与马来穆斯林分离运动的沉寂(1976——1992)
第四节 泰国的第三次民主转型与民族分离主义运动
一、第三次民主转型初期(1992——2001):民主乱局与马来民族分离问题的复燃
二、第三次民主转型中期(2001——2006):他信强势政府与马来穆斯林问题的恶化
三、第三次民主转型后期(2006——至今):阶级冲突与民族分离的双重困境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菲律宾:两族对峙与民主转型
第一节 菲律宾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特征及其构建
一、菲律宾的民族结构
二、菲律宾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构建与南北关系
第二节 美式民主的构建与摩洛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爆发
一、美式民主的构建及其特点
二、摩洛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爆发与美式民主体制的瓦解
第三节 马科斯军事独裁统治时期的民族分离运动与民主运动
一、马科斯政府为维护合法性实行的土地改革和民族和谈政策
二、摩洛民族解放阵线的分裂和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四节 美式民主制的恢复与民族和解的推进
一、阿基诺夫人政府时期的宪政改革与民族和解(1986——1992)
二、拉莫斯政府时期的民族和解与摩洛分离运动的新动向(1992——1998)
三、从埃斯特拉达到阿罗约政府时期摩洛分离问题的进展(1998-2010)
四、阿基诺三世政府时期的菲南和平进程(2010——201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缅甸:多族对峙与民主转型
第一节 缅甸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特征及其构建
一、缅甸的民族结构
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聚居型多民族结构的形成
第二节 缅甸议会民主制的建立与民族分离运动的兴起
一、缅甸议会民主制的建立过程与特点
二、民族冲突和民族分离运动的兴起
三、吴努政府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分离运动的扩大
四、议会民主制的瓦解与军政府的上台
第三节 军政府执政下的民族冲突和民主运动
一、奈温军政府时期的民族政策与政治改革
二、民族冲突的扩大和民主运动的兴起
三、民主运动的高涨与奈温军政府的垮台
第四节 1988年以来缅甸的民主转型与民族和解
一、新军政府执政下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与民族和解努力(1988——2003)
二、新军政府执政下的第二次民主转型与民族和解努力(2003——2011)
三、吴登盛政府主导的第三次民主转型与民族和解努力(2011——201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印度尼西亚:多族对峙与民主转型
第一节 印度尼西亚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特征及其构建
一、印度尼西亚的民族结构
二、印度尼西亚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构建
第二节 议会民主制在印尼的建立与失败
一、议会民主制在印尼的建立过程及其特点
二、民族地方叛乱与印尼议会民主制的失败
第三节 从“有领导的民主”到“新秩序”:军事独裁统治的确立与民族分离运动的兴起
一、苏加诺“有领导的民主”体制时期(1957——1965)
二、苏哈托“新秩序”军事独裁统治时期(1965——1998)
第四节 民主转型时期的宪政改革与民族分离主义运动
一、苏哈托新秩序体制的崩溃与民族冲突及分离运动的高涨
二、以分权为核心的宪政改革
三、分权:能否有效遏制民族分离主义?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573577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1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现状
五、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第一章 民主转型与民族分离:理论框架与变量关系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民主与民主转型
二、民族与民族分离
第二节 聚居型多民族国家:概念、理论与参数
一、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概念
二、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理论建构
第三节 民主转型引发民族分离:耦合关系分析
一、“多数制民主”异化为主体民族控制型民主
二、多党竞争异化为民族竞争
三、自由化带来中央政府权威的衰落甚至权力真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斯里兰卡:两族对峙与宪政改革
第一节 斯里兰卡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特征及其构建
一、斯里兰卡的民族结构
二、斯里兰卡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构建及其历史上的僧泰关系
第二节 议会民主制在斯里兰卡的建立及其特点
一、科尔布鲁克—卡梅伦改革:民族代表制的形成
二、威廉·曼宁改革:民族政党制的萌芽
三、多诺莫尔改革:引入普选制
四、索尔伯里改革:多党竞争制的确立
第三节 议会民主制的瓦解与泰米尔分离主义运动的爆发
一、1948-1972年:僧伽罗人控制型民主的确立
二、1972-1983年:从议会民主制到总统议会制
第四节 内战中的分权改革试验:民族和解的钥匙?
一、1983-1987年:印斯和平协议与宪法第十三修正案
二、1995-2000年:新宪法草案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泰国:两族对峙与民主转型
第一节 泰国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特征及其构建
一、泰国的民族结构
二、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构建与历史上的泰马关系
第二节 泰国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与民族分离主义运动
一、议会民主制的艰难前行与马来穆斯林分离问题的产生(1932—1957)
二、“泰式民主”与马来穆斯林的武装分离运动(1957——1973)
第三节 泰国的第二次民主转型与民族分离主义运动
一、多党议会制的短暂回归与马来穆斯林的有限政治参与(1973——1976)
二、军方主导下的半民主制与马来穆斯林分离运动的沉寂(1976——1992)
第四节 泰国的第三次民主转型与民族分离主义运动
一、第三次民主转型初期(1992——2001):民主乱局与马来民族分离问题的复燃
二、第三次民主转型中期(2001——2006):他信强势政府与马来穆斯林问题的恶化
三、第三次民主转型后期(2006——至今):阶级冲突与民族分离的双重困境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菲律宾:两族对峙与民主转型
第一节 菲律宾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特征及其构建
一、菲律宾的民族结构
二、菲律宾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构建与南北关系
第二节 美式民主的构建与摩洛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爆发
一、美式民主的构建及其特点
二、摩洛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爆发与美式民主体制的瓦解
第三节 马科斯军事独裁统治时期的民族分离运动与民主运动
一、马科斯政府为维护合法性实行的土地改革和民族和谈政策
二、摩洛民族解放阵线的分裂和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四节 美式民主制的恢复与民族和解的推进
一、阿基诺夫人政府时期的宪政改革与民族和解(1986——1992)
二、拉莫斯政府时期的民族和解与摩洛分离运动的新动向(1992——1998)
三、从埃斯特拉达到阿罗约政府时期摩洛分离问题的进展(1998-2010)
四、阿基诺三世政府时期的菲南和平进程(2010——201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缅甸:多族对峙与民主转型
第一节 缅甸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特征及其构建
一、缅甸的民族结构
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聚居型多民族结构的形成
第二节 缅甸议会民主制的建立与民族分离运动的兴起
一、缅甸议会民主制的建立过程与特点
二、民族冲突和民族分离运动的兴起
三、吴努政府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分离运动的扩大
四、议会民主制的瓦解与军政府的上台
第三节 军政府执政下的民族冲突和民主运动
一、奈温军政府时期的民族政策与政治改革
二、民族冲突的扩大和民主运动的兴起
三、民主运动的高涨与奈温军政府的垮台
第四节 1988年以来缅甸的民主转型与民族和解
一、新军政府执政下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与民族和解努力(1988——2003)
二、新军政府执政下的第二次民主转型与民族和解努力(2003——2011)
三、吴登盛政府主导的第三次民主转型与民族和解努力(2011——201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印度尼西亚:多族对峙与民主转型
第一节 印度尼西亚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特征及其构建
一、印度尼西亚的民族结构
二、印度尼西亚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构建
第二节 议会民主制在印尼的建立与失败
一、议会民主制在印尼的建立过程及其特点
二、民族地方叛乱与印尼议会民主制的失败
第三节 从“有领导的民主”到“新秩序”:军事独裁统治的确立与民族分离运动的兴起
一、苏加诺“有领导的民主”体制时期(1957——1965)
二、苏哈托“新秩序”军事独裁统治时期(1965——1998)
第四节 民主转型时期的宪政改革与民族分离主义运动
一、苏哈托新秩序体制的崩溃与民族冲突及分离运动的高涨
二、以分权为核心的宪政改革
三、分权:能否有效遏制民族分离主义?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573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573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