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过程理论视角下波匈捷三国冷战时期社会运动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24 05:05
本文关键词:政治过程理论视角下波匈捷三国冷战时期社会运动比较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东欧 社会运动 对抗政治 波兰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冷战 团结工会
【摘要】:东欧地区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三个国家在冷战中国内均爆发了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在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及世界范围内均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以上三个国家在冷战时期的社会运动表现并不一致,其中波兰的社会运动频繁,且运动规模剧烈,在冷战后期成立了团结工会,并最终于东欧剧变之时取得了政权,而相比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社会运动并不频繁,仅在苏共二十大前后产生过,此后国内相对平静。本文利用政治过程理论,通过梳理和分析以上三个东欧国家在运动发生和发展时的过程,选取了工业化程度、政治机会、认知思想、政府控制能力、社会运动组织等几个层面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找到几个国家社会运动表现不一致的答案。
【关键词】:东欧 社会运动 对抗政治 波兰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冷战 团结工会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751.3;D751.5;D751.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导论9-16
- 一、选题意义9-10
- (一) 理论意义9
- (二) 现实意义9-10
- 二、研究范围10-11
- (一) 时间范围10
- (二) 选择波匈捷三国为研究对象的意义10-11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一)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二)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四、政治过程理论简介13-14
- 五、研究概念界定14-15
- 六、波匈捷三国冷战时期社会运动情况概述15-16
- 第二章 波匈捷三国社会运动发生机制比较分析16-26
- 一、波匈捷三国冷战时期的经济结构变迁16-18
- (一) 二战结束初期各国的工业化16-17
- (二) 冷战开始至社会运动爆发前各国的工业化17-18
- 二、波匈捷三国冷战时期的政治结构变迁18-20
- (一) 战后初期各国人民民主制度的建立18
- (二) 冷战开始后苏联模式在东欧的建立18-19
- (三) 波匈捷三国共产党内部的大清洗19-20
- 三、波匈捷三国社会运动发生时的思潮分析20-24
- (一) 波兰社会运动中存在的思潮及分析21-23
- (二) 匈牙利社会运动中存在的思潮及分析23-24
- (三)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运动中存在的思潮及分析24
- 四、小结24-26
- 第三章 波匈捷三国社会运动发展机制比较分析26-37
- 一、社会运动发生后各国的改革与处理27-33
- (一) 波兰社会运动发生后政府的改革及变化27-30
- (二) 匈牙利社会运动发生后政府的改革及变化30-31
- (三)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运动发生后政府的改革及变化31-32
- (四) 波匈捷三国社会运动后政府改革情况32-33
- 二、波匈捷三国社会运动组织的形成及成长33-37
- (一) 波兰团结工会的成立与发展历程33-36
- (二) 匈、捷两国的社会组织特征分析36-37
- 第四章 结论37-39
- 参考文献39-42
- 致谢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江燕;十几年来理论界关于东欧剧变的研究综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01期
2 杨靖筠;60年代末期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失败的原因[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陆海燕;;欧洲新社会运动理论述评[J];兰州学刊;2008年09期
4 谢岳;曹开雄;;集体行动理论化系谱:从社会运动理论到抗争政治理论[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赵鼎新;西方社会运动与革命理论发展之述评——站在中国的角度思考[J];社会学研究;2005年01期
6 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理论:框架与反思[J];学海;2006年02期
7 郝文杰;“战后”西方革命理论研究述评[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一诺;冷战后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关系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本文编号:7293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729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