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都铎时期枢密院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英国都铎时期枢密院制度研究
【摘要】:枢密院是都铎王朝以来的英国近代史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机构。它产生于宗教改革直接推动的政府革命,是英国新的社会力量兴起的结果。枢密院继承了中世纪以来英国中央政府的一些特点,又有着不同的性质:不再完全是王权的附庸,而成为相对独立的有自主决策能力的政府机构。议会内阁的产生和组织形式也深受枢密院的影响。可以说,枢密院制度的建立是英国政府近代化的开始。基于对枢密院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和早期特点的多重考虑,笔者展开全文论述。 全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简要介绍选题理由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标和方法。正文主要分三章:第一章介绍枢密院以前英国政府的结构,以及枢密院与之的渊源;第二章着重论述枢密院制度的建立过程和早期的发展及特点。第三章分析枢密院在伊利莎白女王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完善;结语部分总结枢密院制度的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深化对枢密院制度的认识。
【关键词】:英国 都铎王朝 枢密院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756.1;K56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0
- 一 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7
- 二 本课题研究综述7-9
- 三 研究目标及方法9-10
- 第一章 枢密院制度的前身10-17
- 第一节 御前会议10-12
- 一 御前会议的产生10-11
- 二 御前会议的组成11-12
- 第二节 咨议院12-17
- 一 中世纪的咨议院12-14
- 二 都铎早期的咨议院14-17
- 第二章 早期枢密院制度17-29
- 第一节 都铎早期枢密院制度的建立17-21
- 一 枢密院制度的确立17-19
- 二 克伦威尔对枢密院的改革19-21
- 第二节 早期枢密院的概况21-26
- 一 主要职能21-22
- 二 组织形式22-24
- 三 主要特点24-26
- 第三节 曲折发展的枢密院26-29
- 一 亨利八世晚期的枢密院26-27
- 二 过渡时期的枢密院27-29
- 第三章 枢密院制度的完善29-41
- 第一节 伊丽莎白一世对枢密院的改革29-33
- 一 伊丽莎白一世进行改革的原因29-30
- 二 伊丽莎白一世的改革措施30-33
- 第二节 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枢密院职能的演进33-41
- 一 行政职能加强33-36
- 二 权能扩大36-41
- 结语41-43
- 参考文献43-46
- 致谢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显娅;;都铎时期英国治安法官研究[J];兰州学刊;2008年12期
2 贾玉英;宋代中央行政体制演变初探[J];中州学刊;1995年04期
3 何天明;试探契丹北枢密院的职能及历史作用[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97年02期
4 唐英博;金初枢密院建制辨析[J];克山师专学报;1997年04期
5 北辰;;王旦之德可鉴[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0年05期
6 梁智;“九七”之后的香港终审法院[J];紫金岁月;1997年03期
7 郝明;孟凡云;;宋枢密院实际地位之弱化考[J];长江论坛;2009年01期
8 张明;;宋代军事审判制度考述[J];东岳论丛;2010年03期
9 蔡骐;论英国宗教改革的政治遗产[J];世界历史;1996年05期
10 左然;加拿大联邦政府机构和编制的管理——访加拿大联邦政府公共工程与政府服务部前部长莱瑞·欧托先生[J];中国行政管理;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涵;杨果;;元枢密院制度述略[A];蒙古史研究(第三辑)[C];1989年
2 杨清江;;宋清水祖师敕牒勘押官员考[A];闽台清水祖师文化研究文集[C];1999年
3 刘新成;;解读都铎下院选举[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4 帅扬;;英国枢密院副主席福斯特关于1870年初等教育议案的讲演[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汪圣铎;;《宋史全文》(理宗部分)点校商榷[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顾奎相;;第二讲 五起五落的北宋名相寇准[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7——辽海讲坛·第五辑(历史卷)[C];2009年
7 杨文新;;梁克家与《三山志》[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8 顾奎相;;第四讲 寇准宦海沉浮启示录[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7——辽海讲坛·第五辑(历史卷)[C];2009年
9 龚延明;;关于《东京梦华录注》部分注文商榷[A];中国古都研究(第四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1986年
10 范学辉;;论北宋制衡三衙的相关措施[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曼谷记者 李腾;泰国政坛再起狂澜[N];光明日报;2009年
2 吴正伦 (贵 州);枢府并非枢密院[N];中国商报;2004年
3 卜晓明;约10万他信支持者“逼宫”泰总理[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Rodney Tasker;泰枢密院主席延素拉暖:左右政局的关键人物[N];世界报;2006年
5 记者蒋安全、孙伟;李鹏与泰枢密院大臣共进早餐[N];人民日报;2002年
6 王东峰;中国古代的“纸”甲[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任建民;曹刚川会见泰国枢密院主席和国防部长[N];人民日报;2007年
8 记者 张秋来;加快起诉泰民盟领导人[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徐爱国;可预见的损害[N];人民法院报;2002年
10 程越华;《北宋宰辅任职泰州考》续补[N];泰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朝阳;北宋熙丰时期的两府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青松;南宋军事领导体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清华;金朝行省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钱俊岭;宋代军队赏罚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杨恒平;宋代桐木韩氏家族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曹显征;辽宋交聘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白晓霞;南渡三宰相研究(1127-1138)[D];暨南大学;2006年
8 刘景瑜;日本海军与政局变动(1922-1936)[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裴会涛;敕与北宋立法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张其凤;宋徽宗对文人画的影响[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爱军;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1558—1603年)英国枢密院制度的发展[D];四川大学;2003年
2 林军辉;宗教改革、王权、乡绅与英国都铎时期的议会演变[D];浙江大学;2010年
3 张超;浅析中世纪晚期英国贫困救济的变迁[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4 连威;试论英国都铎王朝前期枢密院体制的确立[D];辽宁大学;2007年
5 高宇飞;都铎时期英国的乡村教育[D];内蒙古大学;2008年
6 刘丽娟;都铎王室正常收入述评[D];河北大学;2011年
7 姚德贵;都铎王朝时期的税收与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8 梁盼;北宋台谏官对宰相的制约[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9 谢莹;13-16世纪中英家庭经济损益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杜芝明;北宋边疆问题的论争[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470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947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