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地坑院土工营造尺的发现及其价值
本文关键词:豫西地坑院土工营造尺的发现及其价值
【摘要】:中国古代生土建筑是早于木结构建筑的独特的建筑形态,在豫西古代地坑院分布区域发现的清代土工营造尺,其独特的构造与刻度单元及其在地坑院建造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为研究中国古代黄河中游文明的发展与古代建筑史、艺术史、科技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填补了学术界的一项空白。
【作者单位】: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关键词】: 土工营造尺 豫西地坑院 建筑模数
【分类号】:K879.1
【正文快照】: 中国的生土建筑即俗称“窑洞”的历史早于中常设有吃水井。外部设有住宅外门和联系地面木结构建筑,二者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类型的主层的坡道或台阶。每个地坑院占地约1亩,设施流,以至于至今仍盛行“土木建筑”一词并一直齐备,满足日常起居需要。由诸多地坑院构成的影响着中国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根荣;;豫西地坑院忧思[J];文化月刊;2011年04期
2 管祥麟;走访民居奇迹“地坑院”[J];民族论坛;2003年04期
3 崔红伟 ,朱兰兰;豫西民居奇葩——地坑院[J];中州今古;2004年02期
4 侯俊杰;侯霞;员更厚;;地坑院 凹在黄土里的村庄[J];中国文化遗产;2007年04期
5 郑毅;;走出地坑院[J];山东文学;2013年12期
6 周慕之;王立力;立山;;地坑院里的流年[J];文明;2008年11期
7 立山;王立力;;地坑院里的流年[J];旅游;2009年05期
8 王立力;;独特的地下四合院——豫西地坑院[J];中华遗产;2007年06期
9 李华梅;;难忘的地坑院落情[J];青年文学家;2011年07期
10 梁忠成;;藏在地坑院里的风景[J];旅游纵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文昭;千座“地坑院” 耕为万亩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左丽慧;地坑院:见证文化与旅游的结合[N];郑州日报;2006年
3 本报通讯员 葛伟刚邋姚永泉 本报记者 丛容;淳化:二万余户群众告别“地坑院”[N];陕西日报;2007年
4 葛伟刚邋姚永泉 丛容;陕西淳化:二万余户村民告别“地坑院”[N];西部时报;2007年
5 葛伟刚邋姚永泉;淳化二万多户群众告别“地坑院”[N];咸阳日报;2007年
6 管祥麟;即将消失的“地坑院”[N];中国民族报;2004年
7 木鱼儿;渐渐消逝的地坑院[N];中国石化报;2000年
8 ;抢救陇东地坑院[N];甘肃日报;2003年
9 本报驻河南记者 张莹莹;地坑院营造技艺传承缺什么[N];中国文化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马子雷;豫西“地下村落”正走向消亡![N];中国文化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艺尧;豫西地区地坑院景观保护探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2 王璐娉;陕县窑底地坑院村落保护和利用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4年
3 孟应昕;董志塬典型地坑聚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309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030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