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陵遗址区环境与遗产活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19:08
本文关键词:康陵遗址区环境与遗产活化问题研究
【摘要】:大遗址是指大型古文化遗址,包括古都城遗址、宫殿遗址、帝王陵园等。这些大遗址具有分布广、面积大、数量多、等级高的特点,大多是我国重要历史时期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代表,是文化遗产中最核心的部分。西汉帝陵遗址群是陕西大遗址的代表之一,康陵遗址是西汉帝陵遗址群的组成部分。康陵是西汉最后一位皇帝刘衍与其皇后的合葬墓。康陵作为重要的大遗址,研究、保护它十分必要。遗产活化是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对于它的内涵、知识架构、理论体系和应用尚在探索中。目前,国内关于大遗址保护的相关研究中,保护方法、规划方式、开发构想较为多见,对于遗产活化的研究比较少。本文以康陵遗址区为例,通过对康陵遗址区环境的分析,探索遗址区环境与遗产活化的关系,研究康陵的遗产活化问题。本文通过对遗产活化现有研究的分析总结,概述遗产活化的起源、内涵,探索遗址区环境与遗产活化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遗产活化包含的内容很丰富,但遗产环境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康陵作为墓葬类文化遗产,其自身的独特性具有研究遗产活化的条件与意义。首先,通过现场勘察,对康陵遗址区的历史环境和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康陵的活化现状进行了分析,弄清了影响遗产活化的几个关键问题。其中,改善遗产环境是促进遗产活化的第一步,也是解决其他关键问题的基础。之后,对康陵遗产环境的优劣势进行了全面分析。最后,探索改善遗址区环境,促进康陵遗址活化的方法。
【关键词】:康陵遗址 遗产环境 遗产活化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878.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3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8-9
- 1.2 研究对象的选定9-11
- 1.2.1 遗产环境是研究的对象9
- 1.2.2 遗产活化是研究的目标9-10
- 1.2.3 康陵是研究的案例10-11
- 1.3 遗产环境与活化研究现状11-13
- 第二章 遗产环境与遗产活化关系解析13-21
- 2.1 遗产环境解析13-16
- 2.1.1 遗产环境的概念13-14
- 2.1.2 遗产环境的内涵与外延14-16
- 2.2 遗产活化解析16-19
- 2.2.1 活化概念的起源16-18
- 2.2.2 活化概念的内涵18-19
- 2.3 遗产环境与遗产活化相互作用19-21
- 2.3.1 遗产环境能促进遗产活化19
- 2.3.2 遗产活化能改善遗产环境19-21
- 第三章 康陵遗址区遗存与环境状况分析21-45
- 3.1 康陵遗址概述21-26
- 3.1.1 康陵区位概述21-22
- 3.1.2 康陵遗址区域界定22-23
- 3.1.3 康陵价值分析23-26
- 3.2 康陵遗存现状概述26-33
- 3.2.1 遗址本体保存状况分析27-31
- 3.2.2 采集文物具有代表性31-32
- 3.2.3 康陵遗址现状评估32-33
- 3.3 康陵环境状况分析33-45
- 3.3.1 历史环境分析33
- 3.3.2 自然环境现状分析33-37
- 3.3.3 社会环境现状分析37-45
- 第四章 康陵遗址活化研究45-53
- 4.1 康陵活化现状、原因及关键问题解析45-46
- 4.1.1 康陵活化现状45
- 4.1.2 原因分析45-46
- 4.1.3 康陵活化的关键问题分析46
- 4.2 康陵遗址活化的优势分析46-49
- 4.2.1 政策因素优势分析46-48
- 4.2.2 环境因素优势分析48
- 4.2.3 文化因素优势分析48-49
- 4.3 康陵遗址的活化劣势分析49-53
- 4.3.1 历史环境难寻其踪,遗产尊严难以体现49
- 4.3.2 社会环境复杂,制约遗产活化49-53
- 4.3.2.1 人文环境的不利因素分析49-51
- 4.3.2.2 遗产管理的不利因素分析51
- 4.3.2.3 土地利用中的不利因素分析51-53
- 第五章 优化康陵环境促进遗址活化的探索53-63
- 5.1 恢复历史环境信息,提升康陵遗产品质53
- 5.2 改善自然环境,优化康陵活化的基础53-55
- 5.2.1 设计遗址区内遗迹覆盖方式,保护康陵遗址本体及地下埋藏53-54
- 5.2.2 利用生物保护方式,保护康陵地面遗迹54
- 5.2.3 规划遗址区内景观环境,与遗址活化展示相结合54-55
- 5.3 优化社会环境,降低环境压力55-60
- 5.3.1 逐步迁出遗址区内聚落,控制遗址区内人口数量57
- 5.3.2 建立现代陵园,将附近村民坟墓集中安放57-58
- 5.3.3 优化产业结构,为遗址发展觅得机遇58-59
- 5.3.4 全面规划遗址区内土地,解决多头管理问题59-60
- 5.4 提升管理水平,健全机构法规60-61
- 5.5 改进展示方式,增强康陵遗址可视性、可读性61-63
- 结语63-64
- 参考文献64-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68-69
- 致谢69-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晖;;展陈设计与博物馆的品牌建立[J];黑龙江史志;2014年19期
2 贺辉;;有关中国大遗址的若干思考[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本文编号:1062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062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