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随机层次分析的文物修复紧迫性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7 08:24
本文关键词:基于随机层次分析的文物修复紧迫性评价研究
【摘要】:近年来,尽管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十足进步,但是文物修复与保护工作却进展缓慢,众多文物由于缺乏相关保护正在遭受各种损害。与此同时,,政府在文物修复中的集中管理及资金缺乏也阻碍了文物的修复工作。目前文物修复紧迫性日益受到相关学者的关注。当前关于建筑文物修复紧迫性排序主要通过专家对文物的价值、损坏严重性和修复可操作性进行打分,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计算而获得。但是这种评价方法并未考虑到测评专家权威性的高低,以及未能将专家评判结果的分布情况有效地展示出来。本文通过引进专家权威性和随机层次分析法(S-AHP),对基于传统AHP的评价模型进行了改进,构建了建筑文物修复紧迫性随机层次评价模型。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因子分析、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等方法,构建了由3个层级、29个评价指标构成的建筑文物修复紧迫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指标体系为基础确定了随机层次分析的指标层和子指标层。然后,运用遗传算法,拟合了经验曲线,确定了各测评专家权威性的高低,从而减少测评专家评判误差。另外,通过以概率分布的形式展现出各测评专家评价结果,从而更加全面地反映了测评专家意见,同时结合随机矩阵,确立了基于随机层次分析法的建筑文物修复紧迫性评价模型。最后,为了验证该模型的优越性,本文以四川省大竹县5处待修复文物的修复紧迫性排序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序号总和理论”对传统的AHP模型和S-AHP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S-AHP模型能够更加合理呈现文物修复紧迫性排序,因而更适合文物修复人员进行相关决策。 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文物修复人员在进行如何将有限的资金分配到最急需修复的文物的相关决策时,提供一套科学、合理的分析工具。另外,本文基于随机层次分析法,同时考虑专家权威性的研究思路,也可运用于相关决策领域,为其他学者进行类似研究提供一种全新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文物修复紧迫性 随机层次分析法 经验曲线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7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6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9-1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3.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10-11
- 1.3.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11-12
- 1.3.3 研究现状述评12-13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3-16
- 1.4.1 研究内容13-15
- 1.4.2 研究方法15-16
- 第2章 文物修复紧迫性评价研究基础16-27
- 2.1 文物修复紧迫性相关研究16-17
- 2.2 文物修复紧迫性评价方法选择17-22
- 2.2.1 传统层次分析法17-19
- 2.2.2 随机层次分析法19-21
- 2.2.3 评价方法确定21-22
- 2.3 文物修复紧迫性测评专家权威性确定22-26
- 2.3.1 专家权威性的确定方法22-23
- 2.3.2 专家权威性的经验曲线拟合23-26
- 2.4 本章小结26-27
- 第3章 文物修复紧迫性评价模型建立27-43
- 3.1 文物修复紧迫性评价指标选取27-31
- 3.1.1 文物价值评价指标27-29
- 3.1.2 文物损坏严重性评价指标29-30
- 3.1.3 文物修复可操作性评价指标30-31
- 3.2 文物修复紧迫性评价指标确定31-39
- 3.2.1 问卷调查31-33
- 3.2.2 因子分析33-37
- 3.2.3 指标体系确立37-39
- 3.3 文物修复紧迫性评价模型构建39-42
- 3.3.1 随机矩阵建立39-40
- 3.3.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40-41
- 3.3.3 修复紧迫性得分计算41-42
- 3.3.4 修复紧迫性评价流程42
- 3.4 本章小结42-43
- 第4章 大竹县文物修复紧迫性评价实证研究43-61
- 4.1 大竹县文物修复紧迫性调研43-44
- 4.1.1 大竹县文物概况43-44
- 4.1.2 文物修复紧迫性问卷调查44
- 4.2 大竹县测评专家权威性量化44-49
- 4.2.1 测评专家选取44-46
- 4.2.2 测评专家权威性计算46-49
- 4.3 大竹县文物修复紧迫性确定49-57
- 4.3.1 传统层次分析法评价49-50
- 4.3.2 随机层次分析法评价50-55
- 4.3.3 评价结果比较55-57
- 4.4 研究启示及相关建议57-60
- 4.4.1 研究启示57-59
- 4.4.2 相关建议59-60
- 4.5 本章小结60-61
- 结论61-62
- 参考文献62-68
- 附录68-95
- 致谢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于召开第七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通知[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9年02期
2 万俐;赴日研修见闻及感想[J];东南文化;1995年01期
3 ;文物“大夫”成稀缺人才[J];民间传奇故事(A卷);2009年11期
4 焦斌龙;;文物的属性:经济学视角的断想[J];前进;2006年04期
5 闫庆联;;探索文物修复保护新工艺超级破损青铜器重现生机[J];收藏家;2006年06期
6 ;女娲补天的艺术[J];大美术;2006年10期
7 贾文忠;;第七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在宁波召开[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9年03期
8 韩宝鑫;硅橡胶在文物修复与复制中的应用[J];北方文物;1998年04期
9 刘慧;;妙手补霓裳——揭开国内顶尖丝织文物修复面纱[J];浙江画报;2011年03期
10 张s铊
本文编号:11027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102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