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古籍纸张表面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4 19:04

  本文关键词:古籍纸张表面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初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测序 古籍保护


【摘要】:纸张表面的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古籍的保存和使用年限,全面认识纸表微生物的组成有助于古籍保护.本研究对手抄本《周本纪摘要》中的纸张表面菌斑处(stain组)和洁净处(clean组)共9处,以及环境空气进行了样品采集,并对样品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10个样品共得到高质量的细菌16S序列和真菌ITS序列共485 989条.序列数据分析表明,纸表真菌可以划分为650个OTU,分属6个门,细菌可以划分3 465个OTU,分属15个门,其中丰度最高的分别是细菌的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和真菌的曲霉属(Aspergillus).相比于clean组,stain组有显著多的糖多孢菌属和假诺卡氏菌属(Pseudonocardiaceae)细菌,以及显著多的牛肝菌目(Boletales)和爪甲团囊菌目(Onygenales)真菌.在聚类分析上,无论是细菌还是真菌部分,stain组和clean组的样品都能很好的分开,但在Alpha多样性指数上,组间差异趋势不显著.这些结果说明无论是否有菌斑,纸表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程度是稳定的,但群落组成和结构有很大差异.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与微生物工程系;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
【分类号】:K876.9;Q93
【正文快照】: 古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从纸张制作和印刷,到古籍流转、储藏、使用的全部过程,都有大量微生物的存在.它们消耗利用纸张的各种无机有机成分,生长和繁殖、协同与拮抗,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古籍外观和纸张寿命.古籍微生物种类繁多,功能不明,利弊难辨,更难于清除.微生物防治一直

本文编号:1140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140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d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