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南鄂西北地区龙山晚期聚落初探
本文关键词:豫西南鄂西北地区龙山晚期聚落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豫西南鄂西北 王湾三期文化聚落 选址 聚落等级 群聚形态
【摘要】:豫西南鄂西北地区王湾三期文化聚落遵循居高、临水的选址理念,多数聚落面积偏小,等级较低。聚落存在明显的群聚现象,可分为5个聚落群,其内部各聚落等级差别不大,缺乏完整的聚落层次。说明该地区社会等级分化较为简单。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878
【正文快照】: 豫西南鄂西北地区在龙山晚期之时,随着石家河文化的衰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面貌与之截然不同的考古学文化。以往限于材料的缺乏,对这种文化曾出现过“乱石滩文化”的命名[1],也有学者将其归入后石家河文化或三房湾文化的范畴之中[2]。近年来,随着丹江口库区大规模考古工作的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南淅川县下寨遗址2009-2010年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2011年02期
2 樊力;乱石滩文化初论[J];江汉考古;1998年04期
3 王劲;;后石家河文化定名的思考[J];江汉考古;2007年01期
4 ;湖北均县乱石滩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1986年07期
5 樊力;金志伟;;河南邓州市八里岗遗址1992年的发掘与收获[J];考古;1997年12期
6 栾丰实;;关于聚落考古学研究中的共时性问题[J];考古;2002年05期
7 裴安平;;史前聚落的群聚形态研究[J];考古;2007年08期
8 王青;;豫西北地区龙山文化聚落的控制网络与模式[J];考古;2011年01期
9 韩建业;杨新改;;王湾三期文化研究[J];考古学报;1997年01期
10 樊力;论石家河文化青龙泉三期类型[J];考古与文物;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建业;唐伐西夏与稷放丹朱[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王乐文;;论朱开沟遗址出土的两类遗存[J];边疆考古研究;2004年00期
3 郭立新;论汉江东部地区史前时期的手工业专门化生产[J];东南文化;2003年09期
4 杨林;裴安平;郭宁宁;梁博毅;;洛阳地区史前聚落遗址空间形态研究[J];地理科学;2012年08期
5 江章华;;再论川东长江沿岸的史前文化[J];成都考古研究;2009年00期
6 曾宗龙;;试论汉水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猪骨随葬现象——兼说与黄河流域同类葬俗的关系[J];长江文明;2013年01期
7 牟永抗;;也谈红山文化C形玉龙的工艺[J];东南文化;2013年06期
8 唐丽雅;罗运兵;陶洋;赵志军;;湖北省大冶市蟹子地遗址炭化植物遗存研究[J];第四纪研究;2014年01期
9 倪爱武;田明中;;三门峡地区史前古人地关系初探[J];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10 孟华平;;峡江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的谱系研究[J];华夏考古;199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豆海锋;长江中游地区商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宗奉;生态学视角的农民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满意;网络人际互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视域[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晓毅;陶寺考古:技术的实证解析[D];山西大学;2011年
5 段天t,
本文编号:1259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259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