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战国时期楚简帛书法艺术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8 03:14

  本文关键词:战国时期楚简帛书法艺术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楚简 楚帛书 手写体 郭店楚简 上海博物馆藏竹简


【摘要】:迄今所见先秦简主要是楚简,这得力于南方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以及楚墓特殊的保护措施。楚简的面世无疑是20世纪以来最激动人心的考古发现之一,它的发现为我们展示了尘封已久的先秦手书墨迹的宝库,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碑刻、帖学系统之外的早期墨迹形态。这一形态具有文字学意义,又具有书法史意义。它是在一个相对落后和封闭的地域环境中独自生成发展并形成的独特体系。这一体系并不是独立于中国书法发展史之外,二是有机地融入到了中国手书墨迹的发展脉络之中,起着承前启后、引领先秦墨迹笔法的作用,因而具有广泛的书法形态学意义。本文是对战国时期楚书法的简牍形式进行的初步研究,进而初探先秦书法史中的楚俗书手写体特征的一篇文章。就是以战国时期楚竹简和楚帛书为研究对象,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实物资料对其进行系统地梳理和分析。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绪论:此部分介绍了几十年来出土的楚简情况,简述其研究意义,根据查询到的文献资料和现有的古文字、书法研究成果,提出了主要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第一章:在众多出土楚简资料中,以曾侯乙简、郭店简、包山简、上海博物馆藏简为例,详细从用锋用笔、构字构形等角度考察楚简墨书并分析它们的艺术特征。仅从书写角度出发,考察其行笔用锋、结体构形,探察其书写风格,并简要阐明形成这种风格背后的楚文化、楚风俗习惯、先秦书写工具、书写载体以及书手写字的习惯。第二章:对目前所见的楚系手书实物资料的另一大类——楚帛书进行整理和研究,比较楚帛书和楚简书的异同,对楚手书系统进行一个初步的探讨。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877;J292.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盛诗澜;从简帛书看隶变的历程[J];书画艺术;2004年05期



本文编号:13025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3025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b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