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八至十世纪的敦煌杜氏家族研究——兼及藏经洞文书的“偏向性”

发布时间:2018-03-06 02:03

  本文选题:敦煌 切入点:杜氏 出处:《敦煌学辑刊》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八至十世纪,杜氏在敦煌政教两界表现活跃。吐蕃占领敦煌时期,杜都督长期担任汉人最高行政长官,辅政数十年;杜都法律在推广禅宗、翻译经典方面做出贡献。杜氏家族的活动和影响,对保存和维护汉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归义军时期,杜、索联姻,进一步提高了杜氏在归义军政权中的地位,加深了与曹氏上层的关系。杜氏还与索、阎等姻亲成立了"亲情社",并在莫高窟建有两座家窟,家族势力增强。藏经洞文书中的杜氏"痕迹",也有助于对藏经洞文书"偏向性"的探讨。
[Abstract]:During the Tubo occupation of Dunhuang, du Dudu was the chief executive of the Han people for decades, and du du's law was promoting Zen Buddhism. The activities and influence of the du family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eserving and maintaining the Chinese culture. During the Gui Rebellion period, du and so joined marriage, which further enhanced du's position in the Guyi military regime. He also established a "kinship society" with his in-laws, such as Suo and Yan, and set up two caves in the Mogao Grottoes. The "trace" of du's in the documents of the Tibetan Classics Cave is also helpful to the discussion of the "bias" of the documents of the Tibetan Classics Cave.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中国宗族通史》”(14ZDB023)
【分类号】:K820.9;K87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桂云 ,张礼刚;扶沟杜氏[J];中州统战;2001年10期

2 杜立晖;;家学文化传承形式探析——以滨州杜氏家学为例[J];滨州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杜立晖;;古代家学的“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以明清时期黄河三角洲杜氏家学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4 周新颜;李沈阳;;明清杜氏家族兴衰的社会学诠释[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5 李浩;;唐代杜氏在长安的居所[J];中华文史论丛;2006年03期

6 汪媛;;仙源杜氏五修族谱序(译文)[J];美术教育研究;2013年09期

7 李浩;;唐代杜氏在长安的居所[J];唐代文学研究;2006年00期

8 杨国忠;刘行;;从小木匠到董事长——记福建省优秀基督徒企业家杜锦祥弟兄[J];天风;2012年09期

9 燕如;杜德(R.P.Dutt);;英国让印度独立吗?[J];世界知识;1946年27期

10 谢钧祥;始于酿酒鼻祖的杜姓[J];中州统战;200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胡树民;;纪念建党七十五周年[A];灯塔颂——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七十五周年论文专辑[C];1996年

2 刘广发;张会永;林慧馨;;七种杜氏藻遗传相似系数初探[A];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隋正红;孙国华;张学成;;杜氏藻pds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与表达分析及应用RNA干扰方法对pds基因功能的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通讯员  林传仁;两头在外 杜氏木业生“材”有道[N];福建日报;2006年

2 林传仁;杜氏木业重新解读“资源优势”[N];闽北日报;2006年

3 何兴明 余晓勤 汪海清;品质+创新 “杜氏”逆市飞扬[N];闽北日报;2008年

4 刘雪燕;滨州杜氏家族思想简论[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叶志伟;杜氏藻类胡萝卜素合成关键酶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外源表达系统的构建[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婷;山西运城盐湖杜氏藻Dunaliella sp.培养条件的优化[D];山西大学;2015年

2 梁颖婕;巴氏杜氏藻类胡萝卜素异构酶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外源表达系统的构建[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邢宇航;阜阳“杜氏刻铜”艺术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7年

4 吕爱玲;极端嗜盐绿色杜氏藻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5年

5 陈琴;极端嗜盐绿色杜氏藻混合培养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陈昱;开发杜氏藻生物质能源的初步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王冬梅;一株杜氏藻的分子鉴定与耐盐特性研究[D];宁波大学;2014年

8 陈善立;巴氏杜氏藻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活性验证[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9 张利民;明清时期滨州杜氏家族个案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任妮;乙酰辅酶A羧化酶α-CT亚基accA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杜氏藻中超量表达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728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5728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5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