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犍陀罗开始:诃利谛的信仰与造像
本文选题:犍陀罗 + 诃利谛 ; 参考:《敦煌学辑刊》2014年02期
【摘要】:诃利谛信仰自公元2世纪左右在西北印度犍陀罗兴起,并出现大量的造像。与佛教其他的神灵类似,诃利谛的这些造像也明显带有希腊文化的特征。据图像特征,将之归纳为两种主要样式:持丰饶角式与不持丰饶角式。结论是佛教中著名的夜叉神诃利谛,在犍陀罗时期没有任何夜叉的特征,在那里她只是一个小儿的瘟神,成为夜叉女是佛教后期的编纂。
[Abstract]:The Hindu faith began around 2 th century AD in Gandhara, northwest India, and a large number of statues appeared.Similar to other Buddhist deities, the statues of Harrii clearly bea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eek culture.According to the image features,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in types: the abstinence angle type and the non-abundant angle type.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re is no characteristic of night-fork in the period of Gandhara, where she is only a child's god of plague, and became a late compilation of Buddhism.
【作者单位】: 中国国家博物馆;
【分类号】:K878.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尔山;;从犍陀罗到云冈[J];文明;2006年06期
2 耿剑;犍陀罗佛传浮雕与克孜尔佛传壁画部分图像比较[J];民族艺术;2005年03期
3 陈晓露;;从八面体佛塔看犍陀罗艺术之东传[J];西域研究;2006年04期
4 耿剑;;克孜尔佛传遗迹与犍陀罗关系探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年05期
5 何志国;;摇钱树佛像身份探微——与温玉成先生商榷[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何志国;;奈良赤城古坟出土铜镜佛像及来源探微[J];民族艺术;2009年02期
7 王锡臻;仇宇;;炳灵寺西秦立佛造像风格的再认识[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何志国;;印度佛像初传中国的阶段性与各阶段的传承性[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何志国;;佛教偶像起源及其在贵霜朝的交流[J];敦煌研究;2010年01期
10 顾晓燕;;炳灵寺169窟壁画、塑像艺术风格探析[J];丝绸之路;2011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陈晓露;从楼兰八面体佛塔看犍陀罗艺术之东传[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姜伯勤;中国艺术史上的波斯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3 记者 喻菲 温新年;阿发现千年地下古城[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4 本报记者 王瑟;库木吐喇千佛洞保护带来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刘亚东;面对龟兹责任感更深[N];中国文化报;2000年
6 田小东;古格王国你有多少秘密深锁其中[N];中国矿业报;2009年
7 广州南越王宫博物馆筹建处 温敬伟;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一件唐代铜佛像[N];中国文物报;2010年
8 马群;古格王朝失落的文明[N];西部时报;2010年
9 通讯员 邓尚新;国家将投巨资为热瓦克佛寺遗址建保护棚[N];和田日报(汉);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朱己祥;论米兰佛寺“有翼天使”壁画的起源[D];兰州大学;2013年
2 王媛;云冈石窟第9、第10窟窟前立柱形制考[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3 刘颖;浅谈敦煌石窟壁画的艺术魅力[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温文;佛像背光探源[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756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756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