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周边地区唐代石窟造像样式形成的相关问题
本文选题:成都周边地区 + 唐代石窟 ; 参考:《四川文物》2014年03期
【摘要】:初唐时代,成都地区有着独有的佛教美术造像样式,而这种样式是承继南朝佛教美术、接受了西域美术的影响,构成了独特的成都样式。成都蒲江飞仙阁初唐石窟造像正是在成都样式和北方石窟寺文化交流背景下出现的。因此,很多学者在探索唐初成都周边石窟样式总是从外来地区去寻找其源流,这种思维方式是值得商榷的。所以,在探索隋唐时代的唐代佛教美术样式时候,也许应该有成都样式这样的思维概念。
[Abstract]: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there was a unique Buddhist art portrait style in Chengdu, which inherited the Buddhist art of the Southern Dynasty and accepted the influence of the Western region art, forming a unique Chengdu style. Chengdu Pujiang Feixian Pavilion early Tang grottoes were created in the background of Chengdu style and cultural exchange of Northern Grottoes Temple. Therefore, many scholars always look for the origin of the grottoes around Chengdu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This mode of thinking is open to question. Therefore, in exploring the Tang Dynasty Buddhist art style, perhaps there should be a Chengdu style of thinking.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K87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巳生;一佛五十菩萨和菩萨装佛[J];敦煌研究;1991年02期
2 陈明光;菩萨装施降魔印佛造像的流变——兼谈密教大日如来尊像的演变[J];敦煌研究;2004年05期
3 常青;;试论龙门初唐密教雕刻[J];考古学报;2001年03期
4 罗世平;广元千佛崖 菩提瑞像考[J];美术研究;1991年01期
5 李文生;;龙门唐代密宗造像[J];文物;1991年01期
6 于春;蔡青;;四川茂县点将台唐代佛教摩崖造像调查简报[J];文物;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赖天兵;;两种毗卢遮那佛造型:智拳印与最上菩提印毗卢佛造像探讨[J];中国藏学;2009年03期
2 刘波;敦煌与阿姆河流派美术图案纹样比较研究[J];敦煌研究;2000年03期
3 霍巍;试析西藏东部新发现的两处早期石刻造像[J];敦煌研究;2003年05期
4 陈明光;菩萨装施降魔印佛造像的流变——兼谈密教大日如来尊像的演变[J];敦煌研究;2004年05期
5 姚崇新;;对部分广元密教造像题材的再考察——兼析某些密教造型艺术的渊源[J];敦煌研究;2006年02期
6 李小强;试论净土信仰与大足石刻的关系[J];佛学研究;2004年00期
7 雷玉华;王剑平;;再论四川的菩提瑞像[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06期
8 雷玉华;王剑平;;四川菩提瑞像研究[J];成都考古研究;2009年00期
9 王剑平;雷玉华;;6世纪末至7世纪初的四川造像[J];成都考古研究;2013年00期
10 吴明冉;曾晓梅;严木初;;唐代碑志中的羌人[J];北方文物;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晓敏;;从《太平广记》看隋唐民众的佛教信仰心态[A];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学术论文集(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五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京涛;蒙原佛教造像变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冯棣;巴蜀摩崖建筑文化环境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李翎;藏传佛教图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4 李正晓;中国内地早期佛教造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朴城军;南诏大理国观音造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6 黄阳兴;咒语、图象与法术[D];复旦大学;2008年
7 侯慧明;胎藏曼荼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麻元彬;中原北方地区唐代佛教主尊像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2年
9 朱浒;汉画像胡人图像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10 谷峗;辽塔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红岩;《圆觉经》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2 张磊;安岳石窟造像艺术形式与美学意蕴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崔峰;北周民众佛教信仰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释见证(古骐瑛);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弥勒图像与信仰[D];四川大学;2006年
5 毛小平;宋代以前道教太上老君石刻造像形象初探[D];四川大学;2007年
6 樊珂;四川地区毗沙门天王造像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高燕;四川地区唐代石窟西方净土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苏钰;中国早期佛教图像地域特征及其成因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陈红帅;四川重庆唐代石刻佛像造型考察[D];清华大学;2007年
10 张迎晓;唐代妇女佛教造像活动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惠民;敦煌千手千眼观音像[J];敦煌学辑刊;1994年01期
2 金理那,李淑姬,李正恩;统一新罗时代智拳印毗卢遮那佛像研究的争论之点及其有关问题[J];敦煌研究;2001年03期
3 彭金章;千眼照见 千手护持──敦煌密教经变研究之三[J];敦煌研究;1996年01期
4 丁明夷;;龙门石窟唐代造像的分期与类型[J];考古学报;1979年04期
5 常青;;试论龙门初唐密教雕刻[J];考古学报;2001年03期
6 李玉昆;;龙门石窟新发现王玄策造像题记[J];文物;1976年11期
7 李文生;;龙门石窟的新发现及其它[J];文物;1980年01期
8 李玉昆;;龙门杂考[J];文物;1980年01期
9 温玉成;;龙门石窟造像的新发现[J];文物;1988年04期
10 丁明夷;;四川石窟杂识[J];文物;1988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青茹;北魏和唐代服饰在龙门石窟造像中的体现[J];中州今古;2001年05期
2 温玉成;重庆弹子石镇大佛段明教石窟造像[J];四川文物;2002年02期
3 王青茹;净土宗在龙门石窟造像中的体现[J];中州今古;2002年06期
4 姚崇新;试论广元、巴中两地石窟造像的关系——兼论巴中与敦煌之间的古代交通[J];四川文物;2004年04期
5 金维诺;四川石窟造像[J];雕塑;2004年04期
6 金维诺;四川石窟造像(下)[J];雕塑;2004年06期
7 何鑫;汉地佛教石窟造像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姚崇新;广元唐代石窟造像题材二题[J];四川文物;2005年03期
9 杨方冰;大足石篆山石窟造像补遗[J];四川文物;2005年01期
10 姚崇新;;广元唐代石窟造像分期研究[J];考古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成宗;;古文物的声学检测[A];1990岩土混凝土声测技术新进展学术与信息交流会专题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本报记者 易可可;探秘龙桥乡石窟造像[N];眉山日报;2010年
2 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 黎方银;大足石刻:世界石窟造像的瑰宝[N];光明日报;2010年
3 宫大中;诠释龙门造像 展示魏唐诸品[N];光明日报;2001年
4 郭宜;评介《大足石刻雕塑全集》[N];中华读书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王锦华;平城魏碑博大精深[N];大同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荭;北周石窟造像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明洲;线在南北朝至隋唐佛教石窟造像中的艺术表现[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4年
2 赵呈呈;驼山、云门山隋代佛教石窟造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3 高一丹;巴蜀佛教石窟群艺术风格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4 王一如;北魏时期甘肃石窟造像艺术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周晓冀;泰山地区佛教石窟造像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温文;佛像背光探源[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7 张雁红;论云冈石窟的造像意识[D];山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998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799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