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繁昌柯家冲窑青白瓷釉化学组成及其制釉工艺来源研究
本文选题:繁昌窑 + 青白釉 ; 参考:《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7年04期
【摘要】:为了解繁昌柯家冲窑青白瓷釉化学组成特征及其演变过程,并探索我国南方早期青白釉的工艺技术来源,本文运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DXRF)分析了柯家冲窑五代至北宋中期不同阶段青白瓷釉的化学组成,并将分析结果与同时期北方定窑白瓷釉及南方越窑青瓷釉化学组成进行了综合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繁昌柯家冲窑青白釉化学组成在北宋中期时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尤以SiO_2含量的下降和CaO含量的上升最为明显,着色元素Fe,Mn,Ti的氧化物含量自五代时期至北宋中期变化幅度很小,繁昌柯家冲窑青白釉釉色由偏白向偏青转变的原因可能与该窑瓷器胎色的不断加深有关。此外,主成分分析及具有相似功能特性的元素组合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繁昌柯家冲窑青白瓷釉的化学组成与北方定窑白瓷釉较为接近,其釉料配方工艺可能来源于同时期我国北方地区以定窑为代表的白瓷窑场。本文研究结果对了解我国早期青白瓷釉的化学组成特征及晚唐五代时期南、北方制瓷工艺技术交流问题等有重要学术价值。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evolution process of white glaze in Fanchang Kejiachong Kiln, and to explore the technological source of the early green and white glaze in southern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white glaze in different periods from five dynasties to the middle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was analyzed by energy 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EDXRF).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white glaze of Dingyao in the north and the blue glaze of the Yue kiln in the south were compared and studied comprehens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reen white glaze in Fanchang Kejiachong kiln changed obviously in the middle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especially the decrease of SiO_2 content and the increase of CaO content. The oxide content of the coloring element Fe _ (mn) mn _ (Ti) changed very little from the five dynasties to the middle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reason for the change of glaze color from white to green in Fanchang Kejiachong Kiln may be related to the deepening of the color of the porcelain.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lement combinations with similar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show that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white glaze of Fanchang Kejiachong kiln is close to that of the white porcelain glaze of the northern Dingyao kiln. The glaze formulation process may come from the white porcelain kiln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China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of great academic value in understanding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early celadon glaze and the technical exchange between the south and the north of the late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繁昌县文物管理局;
【基金】:教育部第48批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繁昌县繁昌窑文化公园建设指挥部项目资助
【分类号】:K87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义军;;唐宋之际南方的白瓷生产与青白瓷的产生[J];华夏考古;2008年01期
2 黄平;汪凌川;孔瑶君;;青白瓷的始烧与命名[J];中国陶瓷;2009年10期
3 牟宝蕾;;浙江境内宋元青白瓷窑址研究[J];东方博物;2009年04期
4 蔡森林;;把玩青白瓷 研讨鉴赏法[J];东方收藏;2010年11期
5 蔡森林;;把玩青白瓷 感悟儒道禅[J];东方收藏;2011年02期
6 雨岚;;以瓷会友 因瓷结缘——宋元青白瓷研究理事会在景德镇成立[J];收藏界;2011年11期
7 李艳;陈丽琼;毛振伟;朱剑;王昌燧;;三峡出土宋元青白瓷产地的判别[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1年04期
8 紫玉;;日本出土与收藏的青白瓷[J];收藏界;2012年06期
9 陈驰;程幸;;论南唐崇儒之风与南方白瓷、青白瓷的兴起[J];中国陶瓷工业;2012年05期
10 曹新吾;;青鸾引吭 白凤和鸣——青白瓷背后的美学原理[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谢道华;;闽北陶瓷文化概述[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裕平;青白瓷新解[N];中国文物报;2004年
2 王汉生;青白瓷真伪浅议[N];中国文物报;2005年
3 晏皓;如冰似玉青白瓷[N];湖南日报;2000年
4 宋康年;醉人的青白瓷温酒壶[N];中国商报;2004年
5 王樾;青白瓷是宋元对青花瓷的称谓[N];中国文物报;2008年
6 潘志卿 李辉良;青白瓷早于珠光青瓷[N];福建日报;2003年
7 李力;宋代名窑(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8 李知宴;中国陶瓷的对外传播(十一)[N];中国文物报;2002年
9 李知宴;中国陶瓷的对外传播(十五)[N];中国文物报;2002年
10 记者 张云宽、通讯员 杨可夫;郢靖王墓地宫之门打开[N];湖北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洪敏;宋代瓷器若干问题的科技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升;宋代景德镇窑青白瓷香炉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5年
2 欧阳瑞丰;景德镇五代白瓷至宋代青白瓷的演变对比分析[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4年
3 谢朱;芜湖繁昌窑青白瓷图形纹样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6年
4 由丹;广西宋代青白瓷的烧造与外销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5 周本源;广西宋代中和窑青白瓷科技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
6 叶开建;宋元时期闽江上游地区青白瓷及窑址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7 方啸;从儒道美学观看宋湖田窑青白瓷[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8 漆祖丽;宋代湖泗窑青白瓷的审美形态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10年
9 王普生;广西宋代瓷窑装烧工艺的初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谢松;宋元福州窑瓷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885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888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