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石窟菩萨造像中的冠饰
本文选题:四川 + 安岳 ; 参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9期
【摘要】:通过对四川省安岳石窟的实地考察,从美学、宗教、民族、地理等方面解析了安岳石窟菩萨像冠饰的艺术文化价值,将较典型的唐宋时期菩萨像的冠饰划分为筒形冠、扇形冠等类型,概述了各类型的特点,并从他们的艺术风格、佛教意义、地域文化、时代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各类型产生的原因以及与当时的民俗环境的直接关系,追溯到不同类型的各自源流,还进一步通过与敦煌石窟、云冈石窟以及大足石窟的交叉对比探寻了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Abstract]:Throug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Anyue Grottoes in Sichuan Province, the artistic and cultural values of the statue crown ornaments of the Anyue grottoes a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aesthetics, religion, nationality and geography, and the typical types of the crown ornaments of the statue of the Bodhisattva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are divided into cylindrical crowns and fan-shaped crown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types are summarized, and their artistic style, Buddhist significance and land are also summarized. The analysis of the domain cul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points out the causes of the various types and the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the folklore environment at that time, traced to the different types of origin, and further explor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through the cross comparison with the Dunhuang grottoes, Yungang Grottoes and the Dazu grottoes.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K87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永增;莫高窟北朝期的石窟造像与外来影响(下)——以第275窟为中心[J];敦煌研究;2004年04期
2 赵声良;敦煌石窟北朝菩萨的头冠[J];敦煌研究;2005年03期
3 李官智;安岳华严洞石窟[J];四川文物;199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胜仪;;从唐宋女性服饰变迁看社会上层群体的审美态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7期
2 张琳琳;;从开放到简约:唐宋服饰文化的变易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3 孙斯提;;《红楼梦》与清代服饰文化[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楚晓娟;;唐代女性面部化妆特点[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郑春颖;;长川一号壁画中所见高句丽服饰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09年00期
6 王世立;;别样视角看温庭筠《菩萨蛮》中的“小山”及欢情[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7 乔丽敏;方文山;;《诗经》服装纹饰产生的条件及其含义[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8 韩天爽;;中西服装文化征貌之解读[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章念;;甲骨文服饰字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王娅维;翟传鹏;;从汉字管窥我国古代身体装饰文化[J];船山学刊;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莉莎;;古代草原民族服饰与中原汉族服饰的相互影响及其文化意义[A];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旭霞;;元曲里的草原民俗文化[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3 李波;;唐代墓室壁画女性披帛围系法研究[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志刚;;《朱子家礼》与中国礼学的若干问题[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晓敏;;从《太平广记》看隋唐民众的佛教信仰心态[A];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学术论文集(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五卷)[C];2006年
6 郭胜团;;《诗经》中所见佩饰及其意义述论[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7 赵旭东;;侈糜、奢华与支配——围绕13世纪蒙古游牧帝国服饰偏好的读书笔记[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09卷[C];2009年
8 李波;;唐敦煌莫高窟130窟《都督夫人礼佛图》头饰美的现代阐释[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9 纳春英;;圆仁视野中晚唐长安平民男子的服饰——以《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为中心的考察[A];唐史论丛(第十七辑)[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苗霖霖;北魏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郑春颖;高句丽遗存所见服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韩澄;北京传统首饰技艺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叶娇;敦煌文献服饰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榞莉丹;《考工记》兵器疏婭[D];复旦大学;2011年
7 刘京涛;蒙原佛教造像变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冯棣;巴蜀摩崖建筑文化环境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肖世孟;先秦色彩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0 罗小华;战国简册所见车马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孙素娟;明代服饰词语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胡少华;云纹的文化考析及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D];江南大学;2010年
4 李丽;彝族黑—凉山彝族植物染黑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5 王佳丽;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服装结构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6 陈静洁;清末汉族古典华服结构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7 陈峰;衣以“花腰”为表征——云南花腰傣与花腰彝服饰装饰艺术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连敏;装饰艺术在服饰中的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范盈;唐代襦裙装的研究及其设计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冯杨;明代霞帔设计元素在现代婚礼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永增;莫高窟北朝期的石窟造像与外来影响(下)——以第275窟为中心[J];敦煌研究;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曾德仁;四川安岳石窟的年代与分期[J];四川文物;2001年02期
2 牟运道;安岳石窟考察散记[J];西北美术;1995年03期
3 牟运道;古代石窟考察[J];雕塑;2005年03期
4 刘长久 ,胡文和;大足与安岳石窟某些造像的比较[J];四川文物;1986年S1期
5 张荣;李贞娥;徐世超;;安岳石窟经目塔5.12汶川大地震后抢救性修缮——兼论三维激光扫描、计算机模拟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运用[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0年02期
6 赵树同;安岳石窟与大足石窟的雕刻艺术研究[J];四川文物;1986年S1期
7 李官智;简述安岳石窑艺术造像风格[J];四川文物;2000年01期
8 邹德 ,刘长久 ,陈明光;大足石窟艺术座谈会讨论综述[J];四川文物;1986年S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磊;安岳石窟造像艺术形式与美学意蕴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祝蓬阳;巴蜀文化视野下安岳石窟艺术的地域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964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896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