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锦诗对敦煌学术和事业的贡献
[Abstract]:Fan Jinshi, a female born in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was born in Beijing in 1938 and grew up in Shanghai. She graduated from the History Department of Peking University in 1963 and worked at the Dunhuang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in September of the same year. He began his career in Dunhuang grottoes research. In 1977 he was deputy director of Dunhuang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In 1984, Dunhuang Cultural relics Research Institute was expanded to Dunhuang Research Institute as Vice President. In 1998, he became Director of Dunhuang Research Institute. In Lanzhou University, Donghua University, Zhejiang University and other universities as part-time professors and doctoral supervisor in 2007, was appointed as the central research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作者单位】: 敦煌研究院《敦煌研究》编辑部;
【分类号】:K870.6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曾新红;林伟明;胡振宁;;敦煌学叙词表本体共建共享系统的研究与实现[A];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沙武田;;《金光明最胜王经变》在敦煌吐蕃期洞窟首次出现的原因[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吕宝林;樊锦诗的“新宝贝”[N];甘肃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王永钦;“‘非遗’是世界的,不是县长的”[N];中国妇女报;2011年
3 记者 王艳明;敦煌女儿樊锦诗[N];人民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吴秋华;樊锦诗:用“数字”存储敦煌[N];苏州日报;2011年
5 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敦煌女儿”樊锦诗[N];深圳商报;2011年
6 记者 王聪;樊锦诗委员呼吁:尽量让敦煌少一些遗憾[N];人民政协报;2011年
7 记者 郭军;致敬,向“敦煌的女儿”致敬[N];酒泉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徐爱龙;让敦煌的名气再响亮一些[N];甘肃日报;2011年
9 记者 郑健;“饶学”研究有了新平台[N];潮州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吕宝林;让甘肃文化之花璀璨绽放[N];甘肃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侯翔宇;敦煌莫高窟北朝至隋朝藻井探索与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2 张正模;环境监测系统在莫高窟保护与利用中的建立[D];兰州大学;2012年
3 李莉;试析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的意义[D];山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82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182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