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关于广富林晚期遗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6-03 02:16
【摘要】:正自从良渚文化年代的下限得到基本确认以来[1],关于良渚文化与马桥文化之间的年代缺环就一直是长江下游地区史前考古学研究探索的一个重点。而世纪之交在上海广富林遗址的新发现,为填补这一空白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位于今上海市松江区的广富林遗址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被发现,随后又进行过小规模发掘,成为上海地区良渚文化遗存最早的发现之一[2]。1999年以来,上海博物馆考古研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分类号】:K8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建;周丽娟;陈杰;;上海松江区广富林遗址1999~2000年发掘简报[J];考古;2002年10期

2 宋建;;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考古学研究的新进展[J];南方文物;2006年04期

3 张弛;;史前文化[J];南方文物;2006年04期

4 贾学德;郑建明;;人地关系简论——以环太湖史前的食物结构变化为例[J];农业考古;2006年01期

5 宋建;周丽娟;陈杰;翟杨;;上海松江区广富林遗址2001~2005年发掘简报[J];考古;2008年08期

6 周丽娟;广富林遗址良渚文化墓葬与水井的发掘[J];东南文化;2003年11期

7 卢建英;;花厅墓地出土玉器浅析[J];华夏考古;2009年03期

8 刘恒武;;论良渚文化玉器系统的萌芽[J];考古与文物;2008年01期

9 陈杰;陈中原;李春海;;上海松江区广富林遗址的环境分析[J];考古;2007年07期

10 张忠培;;解惑与求真——在“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暨广富林遗存学术研讨会”的讲话[J];南方文物;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诚;程可石;;浅谈东台草煎盐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利用[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田广金;;内蒙古中南部仰韶时代文化遗存研究[A];内蒙古中南部原始文化研究文集[C];1989年

3 徐日辉;;良渚文化与文明时代初探[A];浙江史学论丛(第一辑)[C];2004年

4 何安益;;百色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及其与周边文化的关系[A];历史的启示——右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讨会暨广西历史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5 何明;;试论第二松花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6 田广林;;论夏家店下层文化燕北类型中的中原文化因素[A];禹城与大禹文化文集[C];2002年

7 王连葵;;河套和岱海地区夏商时期文化初探[A];内蒙古中南部原始文化研究文集[C];1989年

8 郝思德;;也谈昂昂溪文化的经济生活[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9 傅珍;;百色先秦考古概述[A];历史的启示——右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讨会暨广西历史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朱乃诚;;太湖及杭州湾地区原始稻作农业起源初探[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建;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考古学研究的新进展[N];中国文物报;2006年

2 王永海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良渚文化遗存中财富积累的制度要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记者 余传诗;上海广富林遗址考古发掘取得新成果[N];光明日报;2002年

4 杨晶;《邱承墩》——太湖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存[N];中国文物报;2011年

5 余靖静;5000年前“大城市”啥样?考古期待久[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6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方向明;“纪念良渚遗址发现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N];中国文物报;2006年

7 记者 潘剑凯;浙江良渚文化遗址出土30余件珍贵文物[N];光明日报;2001年

8 张敏 李则斌 朱国平 田名利 邹忆军;江苏无锡丘承墩遗址首次发现良渚文化高台墓地的双祭台[N];中国文物报;2006年

9 从容;“良渚文化”离世界遗产还有多远[N];中国文化报;2001年

10 广富林考古队;二零零九年广富林遗址发掘又获重要成果[N];中国文物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洋;广富林良渚先民体质及文化适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郑建明;环太湖地区与宁绍平原史前文化演变轨迹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邵会秋;新疆史前时期文化格局的演进及其与周邻地区文化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7年

4 郭明建;聚落形态与玉器生产[D];山东大学;2012年

5 任萌;公元前一千纪东天山地区考古学文化遗存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张开广;郑州地区仰韶文化遗址空间模式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7 朱怡芳;中国玉石文化传统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8 蒋刚;太行山两翼北方青铜文化的演进及其与夏商西周文化的互动[D];吉林大学;2006年

9 吕军;中国东北系青铜短剑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宋蓉;汉代郡国分制的考古学观察[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清刚;2012年度上海广富林遗址山东大学发掘区发掘报告[D];山东大学;2013年

2 吴倩;试论二里头文化的来源[D];郑州大学;2007年

3 冯义雄;基于生存环境演变的良渚文化信息图谱[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4 钱晓骏;基于良渚文化的设计实践与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5 杨月光;良渚文化陶,

本文编号:24915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4915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7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