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吴晋魂瓶建筑堆塑研究

发布时间:2019-12-02 01:53
【摘要】:魂瓶是长江下游地区汉晋时期墓葬中较为常见的随葬明器,因为其出土环境和丰富多变的堆塑内容以及至今未在文本中发现相关的记载内容使得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已有大量的学术论文对魂瓶作出研究,但是关于魂瓶上的建筑堆塑的研究相对来说较少。本文将以魂瓶建筑堆塑作为研究对象,以考古类型学为基础,对魂瓶建筑堆塑作深入分析。文章第一部分是绪论,通过对现有魂瓶资料的仔细研究,了解国内外学者关于魂瓶的各种研究现状,从而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也就是文章的第一章至第三章是对笔者收集的72例魂瓶建筑堆塑的分析,得出建筑堆塑特点。第三部分是魂瓶建筑堆塑的发展趋势和分布体系;第四部分是魂瓶上建筑堆塑的来源:第五部分是魂瓶建筑堆塑的功能。 笔者以魂瓶建筑堆塑作为研究对象,亲自考察浙江、江苏、安徽等博物馆的魂瓶。在收集的72例魂瓶中,笔者以年代和魂瓶建筑堆塑特点为依据认为江苏魂瓶来源于浙江并受其影响。江浙地区以及文献资料中收集的魂瓶根据其建筑特征,以有年代魂瓶作为标型器,将72例魂瓶分成A、B、C、D、E五中类型。五种类型又根据建筑特征的演变又各自分为四式、七式、四式和三式,其中C类型建筑结构相似,没有分式。A型为重檐、双阙,分为四式,演变趋势是重檐的数量由少到多,双阙刻划由简到繁。B型为回廊、角楼、佛龛,分为七式,演变趋势是回廊中间的主楼重檐数量由少到多,四小罐演变成四角楼。B类型中建筑周边的堆塑以佛像居多,至第七式,出现佛龛这一建筑结构。C型均为闭合式院落。D型为正方形屋顶盖、重檐门楼双阙,分为三式,演变趋势是屋顶盖的重檐数量由少到多,双阙从无到有。E型为开放式院落,分为三式,演变趋势是开放式院落中主楼的重檐层数由多到少最后到多,并且主楼成为整个建筑堆塑中心。江浙两地魂瓶建筑堆塑互相影响的同时带有自己的地域特征。在分析魂瓶建筑堆塑的发展趋势基础上,笔者根据庭院式楼阁建筑堆塑的特征分析得出其来源于北方东汉陶楼;重檐门楼双阙来源于长江中游四川地区的“天门”。笔者认为建筑堆塑的功能分为三种:一、保护死者祈求灵魂升天;二、保佑生者,大富大贵;三、保佑子孙吉祥多福。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878.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强;;魏晋南北朝时期堆塑罐的造型风格及装饰特点探微[J];创意与设计;2011年01期

2 楼海燕;陈晓敏;;上虞博物馆藏的青瓷堆塑罐[J];东方博物;2010年02期

3 ;杭州地区汉、六朝墓发掘简报[J];东南文化;1989年02期

4 章金焕;浙江上虞江山三国吴墓发掘简报[J];东南文化;1989年02期

5 陈衍麟;安徽繁昌出土六朝魂瓶[J];东南文化;1991年02期

6 潘林荣;湖州博物馆藏“魂瓶”及佛饰双耳罐[J];东南文化;1991年05期

7 贺云翱;中国南方早期佛教艺术初探[J];东南文化;1991年06期

8 蒋明明;浙江绍兴南池乡出土西晋越窑青瓷[J];东南文化;1991年Z1期

9 蒋明明;佛教与六朝越窑青瓷片论[J];东南文化;1992年01期

10 黄兴南;宜兴发现的青瓷魂瓶[J];东南文化;1992年02期



本文编号:2568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568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c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