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口器初探
发布时间:2020-02-11 08:39
【摘要】:斜口器分布在东北地区西南部,属于新石器时代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陶器。根据整体形态可分为四型,早、中、晚三期,时间在公元前55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每期延续1000年左右。大致趋势为由椭圆形底发展为圆形底,斜口部分由浅变深,高口部位由平直演变成外凸弧形,两侧腹壁由外凸弧形发展成内凹亚腰形,低口部腹壁由外凸弧形发展成内凹弧形。辽西地区的斜口器有承继关系,西流松花江流域和辽西地区的斜口器有亲缘关系,下辽河流域的斜口器独立起源和发展。据研究认为,斜口器主要是用于分拣东西的簸箕,其次也用于容器和撮子等。
【图文】:
图一出土斜口器遗址分布图1.新乐遗址2.牛河梁遗址3.四棱山遗址4.兴隆洼遗址5.西水泉遗址6.上机房营子遗址7.魏家窝铺遗址8.二道窝铺遗址9.牛槽沟遗址10.下山湾遗址11.白音长汗遗址12.水泉遗址13.那斯台遗址14.富河沟门遗址15.乌根包冷遗址16.哈民忙哈遗址17.敖恩套布遗址18.左家山遗址19.元宝沟遗址20.四海泡渔场家属区遗址21.敖包山遗址22.老富大坨子遗址AbI式斜口较浅。新乐遗址F1∶5,口沿周边有两周之字纹,背部呈外凸弧形,不饰纹饰。通高31厘米(图二,2)。AbII式斜口较深。新乐遗址F3∶190,斜口周边饰两周之字纹,低口侧近底部饰四行之字纹。背部外凸弧不明显,较为平直。上口径16、底径7.7~11.5、通高27.5、斜口宽12.5、口深18、壁厚0.8厘米(图二,3)。B型直口,大口小平底,微弧腹。根据斜口部特征分两个亚型。Ba型斜口呈凹字形。根据斜口的深浅和底的形状分两式。BaI式斜口较浅,椭圆形底,高口一侧口沿平直。水泉遗址F9②∶8,正凹口型,,凹口位于低口侧中部。低口侧器表饰七排横压竖排线形之字纹,高口侧为素面。口径最大27.6、最小22.4、底长径12.2、短径7.8、斜口高21.6、通高33.6厘米(图二,5)。水泉遗址F6②∶2,偏凹口型,凹口位于低口部偏于一侧。在低口部位有2排横压竖排方格状之字纹,印痕浅,模糊不清,其余部位为素面。口长径27.5、短径17.5厘米。底长径12、短径9厘米。最高26、最低13.5厘米(图二,6)。BaII式斜口较深,圆形底,高口一侧口沿呈外凸弧形。四棱山遗址Y6∶8,器表饰之字纹。口径约25、底径9、高约28厘米(图二,4)。Bb型斜口呈斜坡形,根据斜口的深浅和底的形状,以及低口部位腹部形状分四式。BbI式斜口浅,椭圆形底,低口部位腹壁外凸弧形,两侧腹壁和?
图一出土斜口器遗址分布图1.新乐遗址2.牛河梁遗址3.四棱山遗址4.兴隆洼遗址5.西水泉遗址6.上机房营子遗址7.魏家窝铺遗址8.二道窝铺遗址9.牛槽沟遗址10.下山湾遗址11.白音长汗遗址12.水泉遗址13.那斯台遗址14.富河沟门遗址15.乌根包冷遗址16.哈民忙哈遗址17.敖恩套布遗址18.左家山遗址19.元宝沟遗址20.四海泡渔场家属区遗址21.敖包山遗址22.老富大坨子遗址AbI式斜口较浅。新乐遗址F1∶5,口沿周边有两周之字纹,背部呈外凸弧形,不饰纹饰。通高31厘米(图二,2)。AbII式斜口较深。新乐遗址F3∶190,斜口周边饰两周之字纹,低口侧近底部饰四行之字纹。背部外凸弧不明显,较为平直。上口径16、底径7.7~11.5、通高27.5、斜口宽12.5、口深18、壁厚0.8厘米(图二,3)。B型直口,大口小平底,微弧腹。根据斜口部特征分两个亚型。Ba型斜口呈凹字形。根据斜口的深浅和底的形状分两式。BaI式斜口较浅,椭圆形底,高口一侧口沿平直。水泉遗址F9②∶8,正凹口型,凹口位于低口侧中部。低口侧器表饰七排横压竖排线形之字纹,高口侧为素面。口径最大27.6、最小22.4、底长径12.2、短径7.8、斜口高21.6、通高33.6厘米(图二,5)。水泉遗址F6②∶2,偏凹口型,凹口位于低口部偏于一侧。在低口部位有2排横压竖排方格状之字纹,印痕浅,模糊不清,其余部位为素面。口长径27.5、短径17.5厘米。底长径12、短径9厘米。最高26、最低13.5厘米(图二,6)。BaII式斜口较深,圆形底,高口一侧口沿呈外凸弧形。四棱山遗址Y6∶8,器表饰之字纹。口径约25、底径9、高约28厘米(图二,4)。Bb型斜口呈斜坡形,根据斜口的深浅和底的形状,以及低口部位腹部形状分四式。BbI式斜口浅,椭圆形底,低口部位腹壁外凸弧形,两侧腹壁和?
本文编号:2578426
【图文】:
图一出土斜口器遗址分布图1.新乐遗址2.牛河梁遗址3.四棱山遗址4.兴隆洼遗址5.西水泉遗址6.上机房营子遗址7.魏家窝铺遗址8.二道窝铺遗址9.牛槽沟遗址10.下山湾遗址11.白音长汗遗址12.水泉遗址13.那斯台遗址14.富河沟门遗址15.乌根包冷遗址16.哈民忙哈遗址17.敖恩套布遗址18.左家山遗址19.元宝沟遗址20.四海泡渔场家属区遗址21.敖包山遗址22.老富大坨子遗址AbI式斜口较浅。新乐遗址F1∶5,口沿周边有两周之字纹,背部呈外凸弧形,不饰纹饰。通高31厘米(图二,2)。AbII式斜口较深。新乐遗址F3∶190,斜口周边饰两周之字纹,低口侧近底部饰四行之字纹。背部外凸弧不明显,较为平直。上口径16、底径7.7~11.5、通高27.5、斜口宽12.5、口深18、壁厚0.8厘米(图二,3)。B型直口,大口小平底,微弧腹。根据斜口部特征分两个亚型。Ba型斜口呈凹字形。根据斜口的深浅和底的形状分两式。BaI式斜口较浅,椭圆形底,高口一侧口沿平直。水泉遗址F9②∶8,正凹口型,,凹口位于低口侧中部。低口侧器表饰七排横压竖排线形之字纹,高口侧为素面。口径最大27.6、最小22.4、底长径12.2、短径7.8、斜口高21.6、通高33.6厘米(图二,5)。水泉遗址F6②∶2,偏凹口型,凹口位于低口部偏于一侧。在低口部位有2排横压竖排方格状之字纹,印痕浅,模糊不清,其余部位为素面。口长径27.5、短径17.5厘米。底长径12、短径9厘米。最高26、最低13.5厘米(图二,6)。BaII式斜口较深,圆形底,高口一侧口沿呈外凸弧形。四棱山遗址Y6∶8,器表饰之字纹。口径约25、底径9、高约28厘米(图二,4)。Bb型斜口呈斜坡形,根据斜口的深浅和底的形状,以及低口部位腹部形状分四式。BbI式斜口浅,椭圆形底,低口部位腹壁外凸弧形,两侧腹壁和?
图一出土斜口器遗址分布图1.新乐遗址2.牛河梁遗址3.四棱山遗址4.兴隆洼遗址5.西水泉遗址6.上机房营子遗址7.魏家窝铺遗址8.二道窝铺遗址9.牛槽沟遗址10.下山湾遗址11.白音长汗遗址12.水泉遗址13.那斯台遗址14.富河沟门遗址15.乌根包冷遗址16.哈民忙哈遗址17.敖恩套布遗址18.左家山遗址19.元宝沟遗址20.四海泡渔场家属区遗址21.敖包山遗址22.老富大坨子遗址AbI式斜口较浅。新乐遗址F1∶5,口沿周边有两周之字纹,背部呈外凸弧形,不饰纹饰。通高31厘米(图二,2)。AbII式斜口较深。新乐遗址F3∶190,斜口周边饰两周之字纹,低口侧近底部饰四行之字纹。背部外凸弧不明显,较为平直。上口径16、底径7.7~11.5、通高27.5、斜口宽12.5、口深18、壁厚0.8厘米(图二,3)。B型直口,大口小平底,微弧腹。根据斜口部特征分两个亚型。Ba型斜口呈凹字形。根据斜口的深浅和底的形状分两式。BaI式斜口较浅,椭圆形底,高口一侧口沿平直。水泉遗址F9②∶8,正凹口型,凹口位于低口侧中部。低口侧器表饰七排横压竖排线形之字纹,高口侧为素面。口径最大27.6、最小22.4、底长径12.2、短径7.8、斜口高21.6、通高33.6厘米(图二,5)。水泉遗址F6②∶2,偏凹口型,凹口位于低口部偏于一侧。在低口部位有2排横压竖排方格状之字纹,印痕浅,模糊不清,其余部位为素面。口长径27.5、短径17.5厘米。底长径12、短径9厘米。最高26、最低13.5厘米(图二,6)。BaII式斜口较深,圆形底,高口一侧口沿呈外凸弧形。四棱山遗址Y6∶8,器表饰之字纹。口径约25、底径9、高约28厘米(图二,4)。Bb型斜口呈斜坡形,根据斜口的深浅和底的形状,以及低口部位腹部形状分四式。BbI式斜口浅,椭圆形底,低口部位腹壁外凸弧形,两侧腹壁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本期要览[J];草原文物;2011年01期
2 张星德;;下辽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年代及谱系问题初探[J];边疆考古研究;2009年00期
3 ;[J];;年期
本文编号:2578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578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