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岩山寺文殊殿壁画风俗图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12 13:51
【摘要】: 佛教在金代颇为盛行,因此,金代寺观壁画具有相当规模,但是几经兵戈,多数废毁,至今保存完整的已不多见。山西繁峙岩山寺文殊殿壁画是仅见的保存较好的金代壁画之一。 繁峙岩山寺文殊殿壁画将种种佛教故事安排于青绿山水和界画之中,描绘出大量的城乡社会场景,宛若一幅金代风俗画。壁画中许多风俗画面内容都是金时期社会生活的缩影,是研究金时期历史、社会、宗教、美术的珍贵资料。 近年来,许多专家与学者从美术史角度、佛教艺术的角度对壁画佛教题材内容进行考证解读,以及从建筑史方面对壁画中的建筑进行分析研究都取得了重要收获,肯定了壁画的艺术价值。然而,相对于其它断代历史中的绘画精品而言,对于岩山寺文殊殿壁画的深入研究,目前仍然处于初步阶段。 岩山寺文殊殿壁画不仅有着独特的题材表现,而且其丰富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也是我国寺观壁画中不可多得的珍贵遗存。在宏大、壮阔的壁画中,渗透着对中华各民族相互融合的民族精神的礼赞。 本文在数次实地考察与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风俗学、宗教学、社会学、图像学等相关学科,对岩山寺文殊殿壁画风俗图画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与比较。在此基础上,试图运用个体层面到整体层面,局部分析到整体综合的研究思路,探讨岩山寺文殊殿金代壁画中风俗图画所蕴涵的艺术价值,以及对于研究金代历史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史学价值,以填补其在山西壁画艺术研究中的不足,进而对金代社会风貌、文化背景、思想意识形态及其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有更加具体和深入的了解。
【图文】:

舞蹈纹彩陶盆


风俗是模式化了的社会生活方式,,具著《风俗探幽》前言中十分明确地表达了这样的领域,也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文化传统、在长期的、共同的社会生活中,因某种实际成,并随这种需要的更新而不断承传、化变。而受到特别的重视,对风俗的观察、采集及被称为‘不可一日而无’的‘国家元气’。”对风俗画应从起源与发展两个方面进行的绘画起源较早,关于其起源的脉络,甚至可远古时期画在彩陶器身的舞蹈、狩猎、动作,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样貌,并且还海大通县上孙家寨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舞平行的圈带纹,口沿处也绘一道圈带纹。上体

舞蹈纹彩陶盆


至今发现的春秋末期至战国时期以宴乐、射猎、战争、农事等活动为装饰图案的青铜器有二十多件,它们记录了贵族阶层的重要事件及其礼仪活动,更是炫耀了地主贵族的权势、地位、财产。绘制工匠一丝不苟的精神、高超的技艺和朴实的情感,已将当时的社会生活情景反映的惟妙惟肖、淋漓至尽。纹饰中对现实中的人真实生动地描绘,洋溢着新鲜的生活气息,无论题材表现手法,还是形式风格,都为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艺术开创了先河。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879.4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国华;朔州崇福寺弥陀殿壁画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788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5788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a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