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辽东北部地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聚落与社会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4 09:24
【摘要】:辽东北部地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聚落遗址各具地域性。依据辽东北部地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对该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新乐下层文化、水洞下层文化、偏堡子文化、北沟文化,青铜时代的马城子文化、双房文化进行单个聚落形态和内部结构研究,以了解各个聚落的聚落面貌、经济形态以及居民的社会关系,甚至是聚落分布和聚落间关系。进而把握空间与时间两个坐标,探究辽东北部地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聚落形态演变及社会发展变化,将其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即:第一阶段,聚落房屋布局具有凝聚式特点,是相对平等、自由的母系氏族社会。第二阶段,聚落内的原始协作开始崩溃,私有财产出现,贫富差距和阶级分化初步显现,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阶段。第三阶段,聚落内部有功能上的分区;聚落外围出现防御性质的围沟;聚落之间开始出现分化,有中心聚落和一般聚落之分。社会劳动已经出现明显的性别分工,私有制经济初露端倪。男性居社会主导地位,已经处于父系氏族社会阶段。第四阶段,社会阶级分明、贫富分化严重,出现统治阶级,进入所谓“方国”阶段。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K8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永刚;郑钧夫;;下辽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区域特征及其相关问题[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2 陈国庆;张鑫;;北沟文化分期与渊源考[J];边疆考古研究;2013年01期

3 霍东峰;刘焕民;张全超;邵会秋;;沈阳市道义镇郭七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2013年04期

4 赵宾福;杜战伟;;太子河上游三种新石器文化的辨识——论本溪地区水洞下层文化、偏堡子文化和北沟文化[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年10期

5 王闯;;偏堡文化陶器分期与年代[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赵宾福;杜战伟;;新乐下层文化的分期与年代[J];文物;2011年03期

7 付永平;;关于新乐上层文化相关问题的探讨[J];东北史地;2011年02期

8 刘俊勇;;史前辽东半岛经济形态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赵宾福;东北新石器文化的分期与特点[J];求是学刊;2004年04期

10 王建华;聚落考古综述[J];华夏考古;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宽;辽西史前磨制石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杜战伟;中国东北南部地区新石器文化的时空框架与谱系格局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霍东峰;环渤海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汤卓炜;中国东北地区西南部旧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人地关系发展阶段的量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胡品;偏堡子文化与北沟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付永平;沈阳市区新乐上层文化考古的新发现及相关问题探讨[D];吉林大学;2010年

3 王迪;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山东地区纺轮浅析[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271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6271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4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