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沙井文化出土陶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5 11:35
【摘要】:沙井文化遗址首先在甘肃省民勤县沙井子村发现,年代相当于中原地区西周中期至战国时期,主要分布在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之间的民勤绿洲和永昌盆地之间。本文就金昌三角城、民勤柳湖墩和火石滩等遗址出土的各类沙井文化遗存进行系统整理分类。发现民勤沙井子附近沙井文化遗址出土遗存基本为石器和陶器,见少量青铜器,而金昌三角城一带沙井文化遗址则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次为陶器,石器较少,其中,以青铜牌饰数量最多,造型样式丰富。认为民勤沙井子一带沙井文化遗址应早于金昌三角城一带沙井文化遗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沙井文化出土陶器为研究对象,对各遗址出土的沙井文化典型陶器在类型与纹饰方面整理划分,从而了解沙井文化出土陶器的器形变化与纹饰种类,再以出现数量最多的乳钉纹个例分析,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反映的社会状况等问题。沙井文化出土彩陶数量较多,用沙井文化出土彩陶与四坝文化两处典型遗址出土的彩陶对比分析,以探讨四坝文化从彩陶形态特征和纹饰种类等方面与沙井文化出土彩陶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初步分析到彩陶文化在沙井文化与四坝文化二者发展中的动态过程,并发现沙井文化彩陶可能继承发展了四坝文化中彩陶文化的某些元素。从沙井文化遗存的发现、研究历程到陶器的类型与纹饰的整理划分到对比分析,发现沙井文化出土陶器主要以平底器为主,次为壶形器和个别三足器、豆、碗、盆和勺等。器类单一,变化不明显。纹饰以几何纹为主,还有少量动物纹,其中,以禽鸟类图案最具特点,这些不同形态的鸟形图案从一方面也显示出了沙井居民当时居住的生态环境。所以,对沙井文化出土陶器类型与纹饰的全面整理研究,既明确了沙井文化的文化内涵,也对陶器发展史意义重大。
【图文】:

文化遗址,墓群,城址,金昌


图 1 沙井文化遗址分布示意1、蛤蟆墩墓群 2、三角城城址 3、西岗墓群 4、柴湾岗墓群5、上土沟岗墓群 6、民勤沙井子 7、柳湖墩遗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中国考古学中碳十四年代数据集》(1965-1991),文物出版社,,1991年,第 273 页。 金昌三角城遗址包括:金昌三角城城址、西岗墓葬群、柴湾岗墓葬群、蛤蟆墩墓葬群以及上土沟墓葬群。

城址,三角,甘肃省,金川区


8图 2 三角城城址沙井文化②①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永昌西岗柴湾岗—沙井文化墓葬发掘报告》,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 2 页。② 本人拍摄于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三角城村三角城城址。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87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维明;;三角城遗址文化内涵与社会现象管窥[J];考古与文物;2015年05期

2 杨富学;陈亚欣;;河西史前畜牧业的发展与丝绸之路的孕育[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3 刘学堂;;四坝文化与青铜之路[J];百色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4 段小强;;甘肃彩陶文化与华夏文明起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5 刘文荣;;由陶器向乐器的过渡——玉门火烧沟出土陶埙再探究[J];河西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6 韩建业;;“彩陶之路”与早期中西文化交流[J];考古与文物;2013年01期

7 李水城;水涛;;甘肃酒泉干骨崖墓地的发掘与收获[J];考古学报;2012年03期

8 王辉;;甘青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谱系与格局[J];考古学研究;2012年00期

9 马清林;Heinz Berke;;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红-黄色混合颜料的再分析[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6年01期

10 李新燕;;甘肃彩陶制作工艺实验与探索[J];考古与文物;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任瑞波;西北地区彩陶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陈小三;河西走廊及其邻近地区早期青铜时代遗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博;沙井文化墓葬及相关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王海丽;甘青地区腹耳壶谱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焦梦然;内蒙古中南部先秦时期青铜遗存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4 高丽;四坝文化与林雅文化的比较研究及保护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5 蒋超年;甘青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及族属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洪猛;双湾墓葬及沙井文化相关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800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6800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a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