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考古中有关产地问题的核分析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6 14:54
【摘要】:秦始皇陵是目前所发现的中国历代帝王陵中规模最大、埋藏物最为丰富的一座陵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经过考古工作者40多年的考古勘探与发掘,在陵园内外已经发现各种大小不等的陪葬坑和陪葬墓500多座以及数百万平方米的宫殿建筑遗址。其中陪葬坑中比较重要的有:兵马俑坑、铜车马坑、石铠甲坑、马厩坑、珍禽异兽坑,文官俑坑、水禽坑等。但是在秦始皇陵和兵马俑的研究中仍存在许多疑难问题没有解决,如:秦始皇陵体量巨大的封土来自何处?被誉为“世界奇迹”的兵马俑的取土场地和窑址在什么地方?烧成温度有多高?秦始皇陵出土的陶器和瓦片是否就地取材?秦陵附近地区不能出产青石,那么K9801号坑内出土的石铠甲材料来源问题也成为人们讨论、研究的焦点。 为了解决以上考古学问题,本文利用中子活化分析和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测定出秦始皇陵封土及附近粘土、兵马俑、K0006和K0007号坑出土的陶俑、石铠甲、瓦片、日用陶器和北山石料等样品的元素含量,并将测量数据进行散布分析、因子分析和模糊聚类分析,得出原料的来源与分类。 在秦始皇陵封土堆下东、西、北三个方位取样,利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研究其原料来源,取得了重要的研究结果。(1) 陵西坡土样与陵北夯土台、陵东封土、陵东夯土、陵西夯土等四处的土样关系较远,,说明秦陵封土可能取自不同的地方。(2) 秦陵封土可能来自五岭遗址、山刘村、山任村和赵背户一带。(3) 秦始皇陵地下排水渠所用青膏泥土样与秦陵附近黄土、垆土的元素含量均不同。(4) 鱼池土样与秦陵封土的关系较远,从目前的取样和分类情况看,秦陵封土不是来自鱼池。 运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对一、二、三号坑兵马俑样品和K0006、K0007号坑的陶俑进行产地分析,结果表明:(1) 一、二、三号坑兵马俑及K0006、K0007号坑的陶俑样品与五岭遗址、山刘村、山任村、枣园、高邢及K9801号陪葬坑一带的土样成分接近,说明兵马俑是就地取材。(2) 从分类情况看,一、二、三号坑的兵马俑样品及K0006、K0007号坑的陶俑样品都有各自相对的独立性,说明它们的粘土产地不完全相同。这可能与兵马俑工程庞大有关,在不同窑场烧制
【图文】:
郑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引言图1一1秦始皇帝陵区重要遗址分布平面示意图(由始皇陵考古队提供)图1一2秦始皇帝陵区内外城遗迹分布平面示意图(由始皇陵考古队提供)
郑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引言图1一1秦始皇帝陵区重要遗址分布平面示意图(由始皇陵考古队提供)图1一2秦始皇帝陵区内外城遗迹分布平面示意图(由始皇陵考古队提供)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878
【图文】:
郑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引言图1一1秦始皇帝陵区重要遗址分布平面示意图(由始皇陵考古队提供)图1一2秦始皇帝陵区内外城遗迹分布平面示意图(由始皇陵考古队提供)
郑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引言图1一1秦始皇帝陵区重要遗址分布平面示意图(由始皇陵考古队提供)图1一2秦始皇帝陵区内外城遗迹分布平面示意图(由始皇陵考古队提供)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8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仙梅;罕世发现——秦陵石甲胄[J];东南文化;2002年02期
2 李勇 ,冯国;考古专家解开秦陵布局之谜[J];中国地名;2003年06期
3 孙嘉春;秦始皇陵墓向与布局结构问题研究[J];文博;1994年06期
4 许s
本文编号:26998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699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