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明代河东盐池碑刻整理与初探

发布时间:2020-08-06 22:33
【摘要】:盐池碑刻在河东碑刻中举足轻重,明代的盐池碑刻则在此类碑刻中占据很大比例。明代是河东盐池盐业发展的重要时期,非常值得去研究与探讨,而记录刻画明代河东盐池的碑刻作为记载历史的缩影,正是我们研究的切入点。然而,目前对这些碑刻的研究比较有限。总体来看,明代河东盐池碑刻数量多,种类丰富,涉及内容全面。通过对明代河东盐池碑刻的收集归纳整理,可以发现这些碑刻内容主题鲜明,按其内容类型主要分为四大类:盐池生产碑、盐业设施建设碑、神庙建筑碑以及盐法碑。本文主要对明代河东盐池的四类碑刻分别进行研究。通过盐业生产碑可以了解到明代捞盐法的承续和垦畦浇晒法的恢复发展及河东盐运司盐产情况。河东盐池向来因“主水生,客水败”,防汛工作在这一盐产区非常重要。通过盐业设施碑可以解明代河东人民所做的盐池防卫设施,还能清楚地知道历年对这些设施的修建完善情况。明一代采用渠、堰、堤、墙等多层次的严密结构以保障盐池的正常生产,这一完备的体系一直延续至清。随着盐池生产发展,其派生出来的池神庙建筑也在不断修建至万历时达到顶峰。通过这一时期的神庙建筑碑可以了解到池神庙建筑的发展沿革和兴衰变迁。盐池的正常运转离不开盐法盐政的管理控制,通过盐法盐政碑,可以了解到明末河东盐法之坏及巡盐御史对盐法制度治理。把这些碑刻资料与历史文献资料相结合,可以对明代河东盐池的发展情况有深入系统的认识与了解。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877.42
【图文】:

采盐,文献资料,黑河,盐工


明代河东盐池碑刻整理与初探 第一章 从盐池生产碑看明代河东盐池的生产变迁一斑。见下图 1-1。图中盐池南岸黑河里生出盐来,盐工在黑河里捞采。巡盐御史吴楷正是见此情景才作《南岸采盐图》,“而乃风来水面,花聚池心,始疑浅红映白,俄惊飘琼堆琼”①这描绘的正是南岸产盐的盛况。本来盐丁下池捞盐已是非常艰辛,然而“采盐于南岸,其苦倍之”。

晒盐,东盐池,碑刻,盐池


东盐池碑刻整理与初探 第一章 从盐池生产碑看明代河东盐池的生产:“五夫为塍,塍有渠,十井为沟。沟有路,臬之为畦,酾之为门学家柳宗元在他的《晋问》中叙述当时的盐畦情况“但至其所,则,交错轮团,若稼若圃,敞兮匀匀,涣兮鳞鳞,逦弥纷属,不知其垠些记载,我们可以知晓垦畦浇晒之法的生产方法。这种生产方式改“天日印成”的原始方法。畦浇晒在明朝得到发展应用。刻于明天顺七年(1463)的《重修盐,在讲述此次池神庙修缮缘由时,叙述到:天顺三年“及畦夫捞盐之连绵,盐花散解,群心忧惧,莫知所为。”③“畦夫”一词可知盐丁的畦地进行盐业生产。浇晒盐法在另一碑刻《河东盐池之图》中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的《河东盐池之图》以图画形式清晰地展现了当畦浇晒并用的生产方式。南岸盐丁下河捞盐。该图所刻绘盐池北岸:众多的盐丁,手持各色工具,或戽水,或d(花,或捞采,或扫集或对坐小息。④生动得向我们展示了垦畦浇晒制盐的方法与流程。图东盐池之图》北岸浇晒盐的情景。

《天工开物》


明代河东盐池碑刻整理与初探 第一章 从盐池生产碑看明代河东盐池的生产变迁万历后期,安邑人刘敏宽在《河东盐池赋》中明确指出浇晒已成为除捞采之外的重要产盐方式: “或曰: ‘ 盐池其天下之殊观,海内之珍域乎! 顾盐有时乎不继,何与?’曰:‘雨e比簦杉婢尴福徘苑老缴挂约茫丛闯鲁拢窈醪患蹋俊雹倏哑杞缴狗ㄔ谝欢ǔ潭壬峡朔硕宰匀惶跫囊览担ü朔椒ú尾恳埠芸晒邸C鞔蒲Ъ宜斡π怯诔珈跄昙浔嘀摹短旃た铩芳窃氐

本文编号:2783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783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2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