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上游地区的彩陶意象纹饰
发布时间:2021-05-19 20:11
本论题主要是对黄河中下游地区彩陶意象纹饰的研究。这一地区的意象纹饰在远古时期中国所有的彩陶纹饰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这地区是中国最早建立王朝的地区,它特有的社会、历史、文化、艺术的价值却是突出的,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彩陶意象纹饰是原始时期人们象征性思维的结果,分析原始时期象征思维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意象纹饰内涵的多重性、模糊性和发展性。彩陶上的意象纹饰,大多来源于氏族的图腾标志形象。研究这些纹饰的所覆盖的地域性的变化,以及重组整合的造型特点,可以了解当时黄河中上游地区氏族社会的发展状况,看到华夏族形成的特有的社会心理、文化特征和历史面貌。此外,研究意象纹饰抽象化的趋势,从中可以折射出早期艺术的发生、发展状况。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 研究的动机和目的
1.3 研究的方法和范围
1.4 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状况
第二章 黄河中上游地区彩陶意象纹饰的分类和分期
2.1 彩陶意象纹饰的分类和分期
2.1.1 半坡类型
2.1.2 庙底沟类型
2.1.3 石岭下类型
2.1.4 马家窑类型
2.2 各文化类型的彩陶意象纹饰特征
2.2.1 鱼类纹
2.2.1.1 半坡类型彩陶鱼类纹
2.2.1.2 庙底沟类型彩陶鱼类纹
2.2.1.3 石岭下类型彩陶鲵鱼纹
2.2.1.4 马家窑类型彩陶鱼类纹
2.2.2 鸟类纹
2.2.2.1 庙底沟类型鸟类纹
2.2.2.2 马家窑类型鸟类纹
2.2.3 蛙纹
2.2.4 蜥蜴纹
2.2.5 猪面纹
第三章 黄河中上游地区彩陶意象纹饰的内涵
3.1 原始巫术、宗教等观念是意象纹饰涵义直接来源
3.2 彩陶意象纹饰的内涵具有多重性和模糊性
3.3 彩陶意象纹饰的内涵随着氏族共同体的扩充而发展
3.3.1 由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
3.3.2 由单个部族的共同体标志到多部族组成的共同体标志
3.3.3 彩陶意象纹饰不同层次的分解与组合与氏族共同体不断整合的关系
第四章 黄河中上游地区彩陶意象纹饰构形特征
4.1 动态感是原始先民对生命形式关注的结果
4.2 抽象化是多种族文化集约化的简明表现
4.3 整合性体现了黄河中上游地区氏族和部族不断融合的表象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本文编号:3196373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 研究的动机和目的
1.3 研究的方法和范围
1.4 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状况
第二章 黄河中上游地区彩陶意象纹饰的分类和分期
2.1 彩陶意象纹饰的分类和分期
2.1.1 半坡类型
2.1.2 庙底沟类型
2.1.3 石岭下类型
2.1.4 马家窑类型
2.2 各文化类型的彩陶意象纹饰特征
2.2.1 鱼类纹
2.2.1.1 半坡类型彩陶鱼类纹
2.2.1.2 庙底沟类型彩陶鱼类纹
2.2.1.3 石岭下类型彩陶鲵鱼纹
2.2.1.4 马家窑类型彩陶鱼类纹
2.2.2 鸟类纹
2.2.2.1 庙底沟类型鸟类纹
2.2.2.2 马家窑类型鸟类纹
2.2.3 蛙纹
2.2.4 蜥蜴纹
2.2.5 猪面纹
第三章 黄河中上游地区彩陶意象纹饰的内涵
3.1 原始巫术、宗教等观念是意象纹饰涵义直接来源
3.2 彩陶意象纹饰的内涵具有多重性和模糊性
3.3 彩陶意象纹饰的内涵随着氏族共同体的扩充而发展
3.3.1 由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
3.3.2 由单个部族的共同体标志到多部族组成的共同体标志
3.3.3 彩陶意象纹饰不同层次的分解与组合与氏族共同体不断整合的关系
第四章 黄河中上游地区彩陶意象纹饰构形特征
4.1 动态感是原始先民对生命形式关注的结果
4.2 抽象化是多种族文化集约化的简明表现
4.3 整合性体现了黄河中上游地区氏族和部族不断融合的表象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本文编号:31963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196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