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虎地秦墓竹简》通假字、俗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5 16:00
本文关键词:《睡虎地秦墓竹简》通假字、俗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1975年12月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本文简称《睡简》)是考古学上的一次重大发现,也为古文字学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材料。《睡简》书写于战国末年到秦代初年,所使用的字体在篆书和隶书之间,呈现出古文字起了变化而今文字尚未定型的鲜明特徵。《睡简》用字也同样具有战国文字的诸多特点,如构字偏旁不固定,通假现象比较普遍,大量使用俗字和古字等。因此研究《睡简》文字不仅有利于进一步认识隶变在汉字发展史上的作用,而且对认识汉字由表音文字向形音文字过渡的规律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睡简》中两种最为常见的特殊用字——通假字和俗字——进行了系统的清理和研究。 所谓通假,即本字既存,但古人书写时不用本字而用同音之字替代的用字现象。确定《睡简》通假字的标准应是:本字和借字同时存在于《睡简》或更早的出土文献中;本字和借字音同音近;本字和借字在《睡简》语言中意义不同。按照这一标准我们共整理出《睡简》通假字393组,根据本字和借字之间的语音关系可分为声韵皆同的通假、声同韵近的通假、声近韵同的通假和声韵皆近的通假四类。又以是否见于传世文献为标准将它们分为传世文献中所见的通假字和传世文献中不见的通假字。文中对通假字所反映的上古语音现象的研究可以补正前人的某些结论。 俗字是在汉字发展史的各个时期与正字相对而言的一种通俗的或不规范的字体。确定《睡简》俗字的标准应是那些与《睡简》同时或稍後的字书,偏旁分析和类比归纳是考订《睡简》俗字的两种重要方法。我们共整理出可以找到俗化理据的《睡简》俗字90余侗,根据其生成方式,可以分为增繁、省简、替换和全体新造四类。我们认为《睡简》俗字的大量产生,固然与当时特殊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有关,但是汉字在当时所经历的一些重要变化则是《睡简》俗字产生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睡虎地秦墓竹简》 通假字 俗字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H121;K877.1
【目录】:
- 论文提要3-4
- 英文摘要4-5
- 引言5-7
- 壹 通假字研究7-26
- 一、 通假字的定义7
- 二、 确定《睡简》通假字的标准7-10
- 三、 《睡简》通假字表10-17
- 四、 《睡简》通假字反映的上古语音现象17-23
- 五、 余论23-26
- 贰 俗字研究26-43
- 一、 确定《睡简》俗字的标准26-28
- 二、 考订《睡简》俗字的方法28-29
- 三、 《睡简》俗字分类考释29-38
- 四、 《睡简》俗字产生原因的探讨38-42
- 五、 结语42-43
- 主要参考文献43-45
- 後记4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孟美菊;武威汉简《仪礼》异文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武芳;马寿龄《说文段注撰要》通假字音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吴云燕;马王堆汉墓帛书通用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卉;汉代金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睡虎地秦墓竹简》通假字、俗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6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46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