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长春市伪满时期文化遗产(建筑群)考察

发布时间:2021-11-11 13:51
  长春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伪满时期建筑群文化遗产纳入吉林省文物保护利用总体格局。伪满时期建筑群文化遗产以其特殊性、唯一性、完整性、原真性证实了中国东北的近代史的发展。作为研究伪满洲国历史的实证史料、开展城市文化建设的物质财富资源,其所承载的历史价值是无法取代的。通过对长春市66处伪满时期建筑群文化遗产进行深入考察与整体分析,本文从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角度探讨如何开展保护和工作。本文三、四、五、六章重点关注:从整体的角度归纳伪满时期建筑群文化遗产的特点;正确看待历史建筑、合理评估其具有的价值;从使用保护的角度整理各时期保护工作的重点;通过相互借鉴、结合自身特点探讨如何保存与管理。在明确相关概念、性质界定、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本文第三章从“整体性”的角度对伪满时期建筑群分类,并从使用意图、规划分布、艺术风格、技术与功能、保护与维修五个角度分析和归纳。总结出伪满时期建筑群呈“两条轴线”的分布特点;“整体受日本建筑文化影响、政治官厅类样式相对统一又各有特色、经济类及其他类丰富多样”体现出折衷主义的艺术风格特点;“重要建筑体量庞大、建筑结构坚固、实用性强”的技术特点。第四章从文化、历史、警示、使用...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长春市伪满时期文化遗产(建筑群)考察


图3.?1-1?1940年新京地图图3.1-2?“两条轴线”分布特点[w??[63]张复合.长春城市整体设计分项专题报告之二:历史文化研究?城市紫线规划[C].长春??.??

地图,长春市,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群


根据实地考察统计,现存的伪满时期的建筑旧址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如图??3.?1-3)区域中,由此推断这是当时新京城市规划的重要区域。这些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密集、有序并呈现出当时“两条轴线”的规划布局特点(如图3.?1-1,3.?1-??2)。“?‘两条轴线’是指:一条是大同大街(现人民大街),是长春站向南,达到??建国忠灵庙;另一条是顺天大街(现新民大街),是从临时皇宫(现地质宫)向??南,贯穿伪满‘八大部’等军政局机关,达到顺天广场(现新民广场)”。%??.?_j|?\ ̄Z?:长春站??iiifc2;:蚋丨??-?春?。??。????誠_^?i??^?筑?解攻人路*??令:;#..;,、?奪:?*?? ̄〇.:???H,?I-?::?.??'f?丨?°?*****??W?S??―提:两色'??〇???图3.?1-1?1940年新京地图图3.1-2?“两条轴线”分布特点[w??[63]

关东军,伪满洲国,司令部,旧址


“帝冠样式”和政治思想影响而探索“兴亚式”风格来表现“新兴国家”的形象。??日本殖民军事机构的历史建筑主要采用日本传统建筑风格,体现日本地位和影响。??如:“关东军司令部旧址(图3.2-1)?[6S]参照日本名古屋山城建筑,突出了?‘帝冠??式’和‘山城堡垒’样式体现其威严,建筑正门镶嵌日本皇室菊花章”?[69]。??图3.?2-1关东军司令部旧址(1940年、2017年)??伪满洲国政治官厅类建筑风格相对统一,各建筑在具体的构造方式和装饰各有特??点。既受到日本国内“帝冠式”复古思潮的影响,又要满足“五族和协”政治思??[6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春新民大街“满洲式”建筑遗存的保护与再利用[J]. 张俊峰,王腾.  建筑与文化. 2016(02)
[2]长春市空间重组及功能再生策略探索——以长春新民大街伪满建筑为例[J]. 杜力尧,宋鉴.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16)
[3]民国及伪满时期遗留老建筑的保护新思路[J]. 杨国英.  建筑与预算. 2014(07)
[4]长春伪满旧址申报警示性世界文化遗产的思考[J]. 王文锋,阎丽萍.  东北史地. 2011(05)
[5]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开发研究——以长春伪满皇宫为例[J]. 王春晖,董舫.  黑龙江史志. 2010(20)
[6]关于中国近代建筑之认识——写在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国际合作20年之际[J]. 张复合.  新建筑. 2009(03)
[7]长春伪满洲国“新京”建筑样式[J]. 莫畏,侯幼彬,张成龙.  新建筑. 2007(05)
[8]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问题[J]. 汪坦.  建筑学报. 1993(05)
[9]介绍几份关于文物建筑和历史性城市保护的国际性文件(一)[J]. 陈志华.  世界建筑. 1989(02)

博士论文
[1]近代外国人在华建筑遗存的遗产化研究[D]. 季国良.山东大学 2015
[2]长春近代城市建筑文化研究[D]. 刘威.吉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近代长春城市发展历史研究[D]. 刘亦师.清华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889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4889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8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