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安岳石刻健美力士造像的文化渊源

发布时间:2022-02-08 19:41
  安岳石刻中的唐代健美力士造像,是外来佛教艺术中健美人体本土化、世俗化的产物,其与我国北方、中原地区力士造像的历史演变一脉相承。对上述内容作相关深入研究,方能更好地呈现出安岳石刻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文章来源】:四川戏剧. 2020,(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安岳石刻健美力士造像的文化渊源


北门左柱药叉

佛教,印度,人体,审美意象


力士,亦称金刚力士,是佛教的护法神祗,起着拱卫护法的特殊作用。根据佛经记述,力士是从古代印度神话中的夜叉演变而来的。(2)夜叉原本是印度民间信仰的山川和树木的精灵,也是大自然生命和生殖崇拜的象征,后被吸收入佛教世界,成为佛教的“天龙八部”之一。早在佛陀造像出现之前,在巴尔胡特、桑奇大塔的围栏和卡尔利礼拜堂入口处,就有表现人体健康丰满、匀称优美的药叉造型。男性称为药叉,有着宽大结实的胸膛、鼓胀的腹肌、强壮的四肢(桑奇大塔夜叉,图二)。女性称为药叉女,有着圆润饱满的乳房、纤细的腰肢、肥硕的臀部(桑奇大塔夜叉,图三)。这些极具世俗化的审美意象,是古代印度美貌健壮人体标准的自然表达,体现了人体审美与宗教精神的完美结合。图四赫拉克勒斯(那不勒斯博物馆藏)

博物馆,金刚力士,犍陀罗


赫拉克勒斯(那不勒斯博物馆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龟兹金刚力士图像研究[J]. 霍旭初.  敦煌研究. 2005(03)
[2]四川安岳石刻普查简报[J]. 傅成金,唐承义.  敦煌研究. 1993(01)
[3]安岳卧佛院卧佛刻经与题记[J]. 曹丹.  四川文物. 1990(02)
[4]安岳石窟造像[J]. 王家祐.  敦煌研究. 1989(01)
[5]唐人健美观念初探[J]. 傅砚农.  体育文史. 1988(06)



本文编号:36156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6156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7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