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东北地区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

发布时间:2017-05-13 08:04

  本文关键词:东北地区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东北工业遗产是东北工业化进程的历史见证,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探索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有效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东北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在论述东北工业遗产历史价值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东北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基本现状,并提出了东北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主要对策。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大连海事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工业遗产 历史价值 基本特征 主要对策 东北地区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编号:08BJY131)资助
【分类号】:K878;F592.7
【正文快照】: 东北地区是旧中国工业比较集中的地区,是我国解放后最早重点建设的国家重工业基地。东北工业遗产反映了东北工业化的历史进程,是人们了解该地区工业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宝贵资源,特别是把工业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对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才,佟宝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本建成及其历史经验[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勃夫;吉林省地下水资源形成与分布的基本特点[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1年04期

2 张妍妍;二十世纪初东北下层社会的开启民智活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陈亮,陈晓红,李诚固;近代东北区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作用的过程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6期

4 柳中权,纪晓岚;一座新兴城市的崛起及其人文精神[J];城市问题;1998年02期

5 吴晓松;交通拓展与近代东北城市建设[J];城市规划汇刊;1996年03期

6 陈才,杨晓慧;东北地区的产业空间结构与综合布局[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陈才,佟宝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本建成及其历史经验[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苏崇民;满铁设立是日本经略中国大陆的重要开端[J];东北亚论坛;1998年04期

9 陈顺,陈才;吉林市经济结构转型困境分析与发展路径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5年05期

10 高相铎;李诚固;;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产业协调的机制与对策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启平;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国栋;地域生态经济规划原理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崔军;东北亚地缘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朱华友;空间集聚与产业区位的形成:理论研究与应用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培祥;东北地区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机理及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郐艳丽;东北地区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聂家华;开埠与济南早期城市现代化(1904—1937)[D];浙江大学;2005年

8 高斌;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及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樊宝敏;中国清代以来林政史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2年

10 范立君;近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860~1931)[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秋香;论清末新政时期的地方官制改革(1901—1911)[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祥洲;哈尔滨城市空间演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绍峰;东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许大明;东北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与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赵文铎;“九·一八事变”与东北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任晶;东北区高新技术产业及其区位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超;东北经济区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立彬;日据时期台湾城市化进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杨华;清末至民国前期(1904-1931年)黑龙江人口职业状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朱凌;清代柳条边外城镇类型与发展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衣保中;建国以来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变[J];长白学刊;2002年03期

2 曲晓范,李保安;清末民初东北城市近代化运动与区域城市变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衣保中;论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J];东北亚论坛;2001年01期

4 衣保中,林莎;论近代东北地区的工业化进程[J];东北亚论坛;2001年04期

5 宋燕;日俄战后至“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经济侵略及后果[J];东北亚论坛;2003年05期

6 蓝庆新;东北大开发中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J];东北亚论坛;2004年04期

7 周春英;试论近代关内移民对东北经济发展的影响[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冯敏,蓝海;试论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移民侵略[J];求是学刊;1997年01期

9 衣保中,林莎;东北地区工业化的特点及其环境代价[J];税务与经济;2001年06期

10 何又春;奉张统治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经济的侵略[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福文;郑宝山;张丽;;东北地区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王景慧;张兵;傅冬楠;林永新;耿健;徐明;王勇;;法国历史艺术城市——希农[J];中国名城;2011年09期

3 王纪;;东北二人转在满族枕头顶刺绣中的艺术展现[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4 王晓南;;高句丽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述论[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6期

5 李江;;敦煌莫高窟清代及民国时期窟檐研究[J];敦煌研究;2011年02期

6 唐丽萍;冯淑华;;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遗产价值及其评价——以南昌市八一起义纪念馆为例[J];旅游研究;2011年02期

7 梁厚葱;;文物“四有”档案工作初探——以佛山市兆祥黄公祠为例[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8 张洁;;工业旅游在德国发展历程的实证分析[J];安徽建筑;2011年04期

9 张婷;;安徽省三河古镇景区庐剧旅游项目开发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潘慧娟;熊寥;余孝平;程亚;邬玲琳;;关于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陶瓷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晓君;徐红罡;;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社会建构及产品转化[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黄继元;;生态旅游的文化可持续发展探讨[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3 刁宗广;;徽州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4 黄文虎;;“马披”琐谈[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陈震东;姬旭明;吴东;;对甘孜藏族自治州甲居藏寨、梭坡古碉群、泸定桥和康定县民族建筑的保护建议[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尹庆林;;浅析清东陵石雕艺术的文化包容[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二辑)[C];1997年

7 秦德颇;;武当山静乐宫的复建与文物保护[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陆敏仙;;浅谈基层博物馆在当地经济建设中的作用[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9 邵庆山;牟海省;;水风景要素的分步分析[A];旅游开发与旅游地理[C];1989年

10 李世温;;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学仁;建成工业遗产旅游示范区[N];经济日报;2009年

2 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 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 李关平;中国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五化”语境分析[N];中国旅游报;2010年

3 辽宁阜新海州露天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高学民;工业遗产旅游:低碳经济下资源与生态再利用的重要途径[N];中国旅游报;2010年

4 李淼焱;阜新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思路[N];中国旅游报;2009年

5 记者  蔡琦 桐乡市委报道组 李晓鹏;千年崇德孔庙修建后开放[N];嘉兴日报;2006年

6 丁坤仁;辽宁阜新国家矿山公园获亿元支持[N];中国旅游报;2009年

7 记者 郭星;海州露天矿被多家电影厂相中[N];辽宁日报;2011年

8 Philip Feifan Xie 撰文 盛洁桦 译;开发工业遗产旅游:对美国俄亥俄州托莱多城吉普车博物馆计划的个案研究[N];中国文物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杜金存 实习生 陈科;观澜阁之殇,呼唤文保意识[N];江西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宿晓健;汉代普光寺亟待拯救[N];太原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育;黑龙江省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2 张彩莲;中国近代工业遗产旅游发展路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王丽娟;大连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小雪;工业遗产旅游体验设计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5 陈艳;基于LOFT创意园模式的工业遗产旅游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刘雪美;游客感知下的传统旅游城市工业遗产旅游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7 汪希芸;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产品”转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董岑;天津市塘沽区工业遗产旅游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洁;工业旅游及其开发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10 郭文康;英国工业旅游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东北地区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1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61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8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