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之路”与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本文关键词:“彩陶之路”与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彩陶之路"是以彩陶为代表的早期中国文化以陕甘地区为根基自东向西拓展传播之路,也包括顺此通道西方文化的反向渗透。"彩陶之路"从公元前4千纪一直延续至前1千纪,其中又以大约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200年和公元前1300年四波彩陶文化的西渐最为明显。具体路线虽有许多,但大致可概括为以青藏高原为界的北道和南道。"彩陶之路"是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首要通道,是"丝绸之路"的前身,对中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作者单位】: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文博系;
【关键词】: 彩陶之路 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北道 南道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ZD151)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PHR20100514)
【分类号】:K876.3
【正文快照】: “彩陶之路”最早是1960年由李济提出[1],用来概括安特生“仰韶文化西来说”或者“彩陶文化西来说”[2]。实际李济一直怀疑这样一条从西而东的“彩陶之路”的存在[3]。裴文中早在1942年就指出新疆彩陶较黄河流域彩陶晚,同样怀疑“彩陶文化西来说”[4],但却提出存在史前时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振中;;先秦时代的金器及其特点[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年04期
2 李锦山;史前生殖崇拜及其信仰[J];中原文物;2004年02期
3 石硕;昌都:茶马古道上的枢纽及其古代文化——兼论茶马古道的早期历史面貌[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3年04期
4 陈淳;;从考古学谈人类的早期文明[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5 张崇琛;昆仑文化与楚辞[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蔡锋;原始手工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方建军;中国史前音乐的仪式性因素[J];音乐研究;2004年04期
8 崔永红;青海的原始农业[J];青海社会科学;1994年04期
9 霍巍;西藏高原史前时期墓葬的考古发现与研究[J];中国藏学;1994年04期
10 李玉香;关于西藏早期陶器及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藏学;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志浩;杨泽蒙;;鄂尔多斯地区仰韶时代遗存及其编年与谱系初探[A];内蒙古中南部原始文化研究文集[C];1989年
2 张崇琛;;昆仑文化与楚辞[A];中国楚辞学(第二辑)——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2年
3 彭曦;;炎黄时空初探[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晓能;孙亚冰;;青铜纹饰与图形文字的史前渊源[A];夏商周文明研究·六——2004年安阳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欢;维吾尔族视觉艺术的族群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付宁;史前至12世纪中国北方地区的东西文化交流[D];内蒙古大学;2007年
3 崔波;甲骨占卜源流探索[D];郑州大学;2003年
4 李钟洙;夫余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许永杰;黄土高原仰韶晚期遗存的谱系[D];吉林大学;2004年
6 张晓霞;中国古代植物装饰纹样发展源流[D];苏州大学;2005年
7 杨惠玲;宋元时期藏区经济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邵会秋;新疆史前时期文化格局的演进及其与周邻地区文化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7年
9 杨远;夏商周青铜容器的装饰艺术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0 赵改萍;元明时期藏传佛教在内地的发展及影响[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继艳;川滇地区石棺葬的区域类型[D];四川大学;2002年
2 陈彦姝;十六国北朝的工艺美术[D];清华大学;2004年
3 王振;从齐家文化铜器分析看中国早期铜器的起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06年
4 周芳;华南沿海早期文化中的“南海”因素[D];厦门大学;2007年
5 磨占雄;黑沟梁墓地与东黑沟墓地的考古类型学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吴耀;论贵霜国王宗教信仰的变化及其原因[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7 司冰琳;论原始氏族乐舞[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8 张月鸿;汾渭平原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的高分辨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常怀颖;龙山时期至二里头早期的社会复杂化进程初探[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庄会秀;半山马厂彩陶蛙人纹艺术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剩勇;东南地区:夏文化的萌生与崛起——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文化圈的比较研究探寻夏文化[J];东南文化;1991年01期
2 吴文祥,刘东生;4000aB.P.前后降温事件与中华文明的诞生[J];第四纪研究;2001年05期
3 贾耀锋,庞奖励;关中盆地东部李湾剖面全新世高分辨率气候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年03期
4 许清海,肖举乐,中村俊夫,阳小兰,杨振京,梁文栋,井内美郎,杨素;孢粉资料定量重建全新世以来岱海盆地的古气候[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3年04期
5 陈吉阳;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全新世冰川变化的地衣年代学等若干问题之初步研究[J];中国科学B辑;1988年01期
6 崔建新,周尚哲;4000a前中国洪水与文化的探讨[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7 张天恩;试论关中东部夏代文化遗存[J];文博;2000年03期
8 梅建军 ,刘国瑞 ,常喜恩;新疆东部地区出土早期铜器的初步分析和研究[J];西域研究;2002年02期
9 董琦;王城岗城堡遗址再分析[J];中国历史文物;2002年03期
10 梅建军,李延祥;新疆奴拉赛古铜矿冶遗址冶炼技术初步研究[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8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彩陶之路”与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3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63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