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遗址保护规划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4 21:35
本文关键词:广东大遗址保护规划研究
【摘要】:古文化遗址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主要类型之一,大遗址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种规模较大、价值重大、影响力较大、保护意义重大的古文化遗址。2011年底广东省文物局公布了广东省首批8处大遗址名单,标志着广东省大遗址保护工作正式启动。由于大遗址及其保护具有显著的地方性特点,而广东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尚在起步阶段,致使保护工作缺乏合理引导,远远落后于江苏、陕西、河南、浙江等地。因此,正确认识广东大遗址的价值和地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是广东大遗址保护和利用的关键,也是当前广东大遗址保护的迫切任务。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近年来广东大遗址及其保护实践,认识广东大遗址的特点,分析总结广东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经验和教训,针对其中的价值评估、破坏因素、区划划定、利用模式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提高广东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水平。 本文首先阐述广东大遗址的概念、类型和特点等,分析总结广东大遗址的破坏因素包括泥石流、酸雨、台风等广东典型的自然因素,以及生产生活和城乡建设等人为因素,,提出编制大遗址保护规划是广东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关键,并对既有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和错误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价值评估方法。为避免保护区划划定中常见的缺乏依据、可操作性差,以及与城市建设冲突过大等问题,提出通过景观控制、考古调查和最小边界等方法,对大遗址保护区划进行合理调整。进而针对广东大遗址的利用模式作了分析总结,提出适合广东大遗址保护的几种利用模式,包括遗址博物馆类、遗址公园类、旅游景区类、森林公园类、动态保护类、其它类等多种形式。最后,以本人完成的广东首批大遗址中的“古耶贝丘遗址保护规划”、“西樵山(象岗佛子庙保护区)遗址保护规划”、“东莞硝烟池旧址和虎门炮台”、“南越国宫署遗址”等四处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论证,可作为广东其他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参考。
【关键词】:广东 大遗址 保护规划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87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3
- 第一章 绪论13-18
- 1.1 研究选题13-14
- 1.2 相关研究状况14-16
- 1.2.1 国内研究相关动态和概况14-15
- 1.2.2 国外遗址保护研究概况15-16
- 1.3 研究方法16
- 1.4 研究内容16-18
- 第二章 大遗址的基本概念与类型18-27
- 2.1 大遗址的概念18-19
- 2.2 大遗址的本质大遗址的属性、特征19-20
- 2.2.1 大遗址的属性19
- 2.2.2 大遗址的特征19-20
- 2.3 大遗址的分类20-26
- 2.3.1 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分类20-21
- 2.3.2 根据遗址以前的功能划分21-23
- 2.3.3 根据遗址材料划分23-25
- 2.3.4 根据地域划分25
- 2.3.5 按照遗址性质进行分类25
- 2.3.6 根据位置划分25-26
- 2.4 本章小结26-27
- 第三章 广东大遗址概况27-46
- 3.1 广东大遗址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27-28
- 3.1.1 广东省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27
- 3.1.2 广东的历史文化地位27-28
- 3.2 广东大遗址的概况28-32
- 3.2.1 广东(大)遗址概况28
- 3.2.2 广东(大)遗址的特点28-31
- 3.2.3 广东大遗址研究的意义31-32
- 3.3 广东省大遗址的类型分析32-36
- 3.3.1 城市遗址类32-34
- 3.3.2 田野遗址类34-35
- 3.3.3 海防遗址类35-36
- 3.3.4 水下遗址类36
- 3.4 广东大遗址保护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36-39
- 3.4.1 自然因素影响显著37-38
- 3.4.2 人类生产生活因素影响显著38-39
- 3.5 广东(大)遗址保护面临的主要制度问题39-41
- 3.5.1 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太少,不能满足大遗址保护的需要39-40
- 3.5.2 缺乏广东省文化遗产保护的综合性总体规划40
- 3.5.3 大遗址保护研究工作进展缓慢,缺乏理论指导40-41
- 3.5.4 地方保护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没有设置相关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41
- 3.6 广东大遗址保护的关键所在-编制文物保护规划41-42
- 3.7 广东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42-45
- 3.7.1 编制遗址保护规划的必要性42-43
- 3.7.2 编制遗址保护规划的紧迫性43-45
- 3.8 本章小结45-46
- 第四章 广东大遗址保护规划基础问题研究46-56
- 4.1 规划编制的主体和参与者46-47
- 4.2 保护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任务47-50
- 4.2.1 指导思想48
- 4.2.2 保护原则48-50
- 4.2.3 编制任务50
- 4.3 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体系50-53
- 4.3.1 大遗址保护规划实施的主体50-51
- 4.3.2 大遗址保护规划的性质51-52
- 4.3.3 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的法律依据52-53
- 4.3.4 大遗址保护规划的内容53
- 4.3.5 大遗址保护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53
- 4.4 大遗址保护规划的编制内容53-54
- 4.5 本章小结54-56
- 第五章 广东大遗址保护规划技术问题研究56-86
- 5.1 大遗址的价值评估56-64
- 5.1.1 广东大遗址价值评估的现状问题56-59
- 5.1.2 大遗址的价值评估的正确认识59-63
- 5.1.3 构建大遗址价值评估体系63-64
- 5.2 大遗址重要问题—的保护区划64-77
- 5.2.1 大遗址保护区划划定的现状64-65
- 5.2.2 大遗址区划划定的主要问题65-69
- 5.2.3 保护规划调整的法律依据69-70
- 5.2.4 大遗址保护区划划定的方法70-76
- 5.2.5 措施和建议76-77
- 5.3 大遗址保护规划中的利用模式研究77-84
- 5.3.1 大遗址利用的意义77
- 5.3.2 大遗址利用的原则77-78
- 5.3.3 国外、国内省外遗址利用的模式78-79
- 5.3.4 广东省内遗址利用模式79-84
- 5.3.5 广东大遗址利用模式的发展方向84
- 5.4 本章小结84-86
- 第六章 大遗址保护规划案例分析86-115
- 6.1 动态保护的遗址公园-古耶贝丘遗址保护规划分析86-95
- 6.1.1 遗址简介86
- 6.1.2 规划背景86
- 6.1.3 概况分析86-87
- 6.1.4 初步价值评估87-88
- 6.1.5 区划划定研究88-89
- 6.1.6 利用模式评估89
- 6.1.7 整合后的规划思路89-90
- 6.1.8 该类遗址的规划思路总结90
- 6.1.9 古耶贝丘遗址保护规划90-95
- 6.2 风景区类-西樵山(象岗佛子庙保护区)保护规划95-104
- 6.2.1 遗址简介95-96
- 6.2.2 规划背景96
- 6.2.3 概况分析96
- 6.2.4 西樵山遗址(象岗佛子庙保护区)的价值评估初步研究96-98
- 6.2.5 区划划定研究98
- 6.2.6 利用模式评估98
- 6.2.7 整合后的规划思路98-99
- 6.2.8 该类遗址的规划思路总结99
- 6.2.9 西樵山遗址(象岗佛子庙保护区)保护规划部分相关内容99-104
- 6.3 海防类遗址-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保护规划分析104-110
- 6.3.1 遗址简介104
- 6.3.2 规划背景104-105
- 6.3.3 概况分析105
- 6.3.4 林则徐硝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的价值评估初步研究分析105-107
- 6.3.5 区划划定研究107-108
- 6.3.6 利用模式评估108
- 6.3.7 该类遗址规划思路总结108
- 6.3.8 林则徐硝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保护规划部分相关内容108-110
- 6.4 城市遗址-南越国宫署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分析110-114
- 6.4.1 遗址简介110-111
- 6.4.2 规划背景111
- 6.4.3 概况分析111-112
- 6.4.4 南越国宫署遗址的价值评估初步研究分析112-113
- 6.4.5 区划划定研究113-114
- 6.4.6 利用模式评估114
- 6.4.7 该类遗址规划思路总结114
- 6.5 本章小结114-115
- 结论115-117
- 参考文献117-12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20-121
- 致谢121-122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12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祖群;;大遗址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分异探讨——汉长安城案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喻学才;遗址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孟宪民;梦想辉煌:建设我们的大遗址保护展示体系和园区——关于我国大遗址保护思路的探讨[J];东南文化;2001年01期
4 龚良;;尊重大遗址保护中的民生要求——以中国东南地区的江苏为例[J];东南文化;2009年02期
5 陈同滨;;中国大遗址保护规划与技术创新简析[J];东南文化;2009年02期
6 陆建松;中国大遗址保护的现状、问题及政策思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曹明玉;董成;;大连地区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保护调查与研究——以小珠山遗址、郭家村遗址、王家村遗址为中心[J];大连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8 张忠培;;中国大遗址保护的问题[J];考古;2008年01期
9 阮仪三,林林;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郑力鹏,郭祥;秦汉南越国御苑遗址的初步研究[J];中国园林;200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贺君;河南省大遗址保护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332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733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