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国地藏寺经幢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5 06:11
本文关键词:大理国地藏寺经幢研究
【摘要】:云南佛教由三个部分组成:流行于洱海、滇池地区的云南密教即阿吒力教和大乘显教,流行于滇西北地区的藏传佛教,流行于滇西和滇西南地区的上座部佛教,其中又数阿吒力教即“滇密”最有代表性。佛教在大理国段氏统治时期达到空前繁盛,成为“国教”,而大理国也被称为“妙香佛国”。佛教艺术在大理国艺术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在这一时期,云南佛教鼎盛,在境内兴建了一大批造型精美、气势恢宏的佛教建筑,佛塔、经幢、石窟、寺院等等数不胜数,在这些精美的佛教遗存中又以大理国地藏寺经幢最为殊胜。“经幢”是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种,原来是一种由丝帛制成的伞盖状物,下有长杆,顶上有如意宝珠,立于佛前。自初唐开始出现了石刻模拟丝帛经幢的制作。经幢一般分为幢座、幢身、幢顶三个部分。幢身多为八面柱状,雕刻有经文和造像,幢顶有宝珠。其中大部分经幢上所刻的都是《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因此,这种经幢也被称为“尊胜陀罗尼幢”,或“尊胜幢”。昆明地藏寺经幢的独特性对于研究云南的佛教史、艺术史和社会史来说,保留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在地藏寺经幢的铭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大理国时期高氏统治鄯阐城的一些史实资料,说明了云南自古以来就与中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地藏寺经幢上共有石刻造像286尊,本文试以地藏寺经幢的佛教造像为切入点,从古籍、佛教经典及经变中,按照从下到上的空间顺序详细地梳理出地藏寺经幢上主要佛像的名称、造像等特点。结合《张胜温画卷》和同时期的其它佛教文物以期分析出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造像的特点,与同时期中原地区经幢作对比,展现“滇密”特有的佛教造像审美。最后在此前的基础上研究地藏寺经幢包含的曼荼罗,“滇密”对南诏大理国的影响,也期望能从经幢本身看出“滇密”、“藏密”及显教的关系。
【关键词】:大理国 地藏寺经幢 尊胜陀罗尼 造像 滇密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879.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3
- (一) 选题缘起7-9
- (二) 国内研究现状9-13
- 一、地藏寺经幢概说13-22
- (一) 造幢原由及《造幢记》录述14-16
- 1. 造幢原由14
- 2. 《造幢记》录述14-16
- (二) 经幢经文浅释16-22
- 1.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16-18
- 2. 《佛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8-19
- 3. 《大日尊发愿》19-21
- 4. 《发四弘誓愿》21-22
- 二、地藏寺经幢造像详论22-45
- (一) 须弥座及其含义22-24
- (二) 一层造像及其含义24-25
- (三) 二层造像及其含义25-32
- (四) 三层造像及其含义32-36
- (五) 四层造像及其含义36-39
- (六) 五层造像及其含义39-41
- (七) 六层造像及其含义41
- (八) 七层造像及其含义41-45
- 三、地藏寺经幢与同时期其他地区经幢的比较45-51
- (一) 从经幢造像看南诏大理国造像特点45-47
- (二) 经幢形制的比较47-49
- (三) 所刻经文的比较49-51
- 四、地藏寺经幢的宗教历史价值51-55
- (一) 地藏寺经幢中所包含的佛教曼茶罗51
- (二) 从经幢上看滇密与中原、印度、西藏佛教的交融51-53
- (三) 经幢所反映出滇密对南诏大理国的影响53-55
- 结论55-57
- 参考文献57-60
- (一) 古籍、文献资料57
- (二) 期刊论文57-58
- (三) 学术著作58-59
- (四) 学位论文59-60
- 致谢60
本文编号:7355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735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