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史研究的一个标本——清华简《保训》补释
本文关键词:观念史研究的一个标本——清华简《保训》补释
更多相关文章: 观念史 清华简 “中”观念 《保训》 舜 上甲微 周文王 周公
【摘要】:上古时代社会观念的形成和演变多经历较长的时段,分析不同时段的社会观念的特色,对于认识那个时段的社会思想有重要意义。清华简《保训》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中"这一观念从舜到周文王时期的简要演变情况,是不可多得的一个标本式的宝贵材料。《保训》简文的"中"皆文王述舜及上甲微之事时所提到,文王自己并没有直接讲到"中"。文王所述舜时顺民欲、测阴阳为"中",上甲微时得族众为"中",不仅与上古史实颇相符合,也与商周之际正处在由作为实体形态的"中"向作为观念形态的"中"转化的阶段相符合。周文王之时,尚没有"中正"、"中和"之辞,但其发展方向则是要开掘出"中"所蕴含的这些意义。《保训》简文正是有了这种意识而尚未出现"中正"、"中和"词语情况的反映。我们若谓周文王已经有了《礼记·中庸》"致中和"那样的思想,则似失于过早。直到周公的时候,作为意识形态的"中"的观念方正式形成。从观念史演变的角度来审视《保训》释读的难点问题,可能会有较为满意的理解。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关键词】: 观念史 清华简 “中”观念 《保训》 舜 上甲微 周文王 周公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上博简诗论综合研究”(13&ZD08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877.5
【正文快照】: 观念史探寻的主要目标是考察某一观念的起源及演变情况1。观念史既是对于某一观念自身源流的考察,也是对于某个历史时代人们的社会观念的探寻。我国上古时代作为精神思想领域里的观念,多有长期的发展与衍变,并非亘古如斯。通过观念史的考察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社会上复杂的精神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崇礼;;清华简《保训》解诂(四则)[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晁福林;;论《逸周书》的史家主体意识[J];史学史研究;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昝润娇;;对“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中“异端”的理解综述[J];前沿;2008年09期
2 成梅香;刘林涛;张智洪;;浅析方言词“兼人”[J];青春岁月;2010年24期
3 孙灵艳;;孔子的学习思想评述[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4 焦绪霞;精心选材 雅洁净美——《论语》的简约美及其成因略论[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罗义群;;论苗族斗牛审美文化品牌的创建策略——以黔东南苗族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黄天树;;《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所见虚词的搭配和对举[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晁福林;;“时命”与“时中”:孔子天命观的重要命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夏显泽;孔子仁学思想与可持续发展[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夏显泽;儒道“天人合一”的人文意蕴与当今的环境问题[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10 夏显泽;儒家义利观的生态意义[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时;;郭沫若《金文所无考》补正[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2 王文华;丁兰坡;;大师姑夏代城址的发掘和研究[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蕴智;;商代甲骨文的发现、流传与研究[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4 廖名春;;《论语》“学而时习之”章新探[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5 曹美娜;;论“器”[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6 张怀通;;由“允哉”看《逸周书》相关篇章的制作时代[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7 虞宁;;说甲骨卜辞中的“室”[A];文物建筑论文集(第2辑)[C];2009年
8 刘兴林;;从祭祀用牲看殷商畜牧业[A];中国《活兽慈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黄怀信;;清华简《保训》篇的性质、时代及真伪[A];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9辑)[C];2010年
10 温小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观意蕴[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雪;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3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灿;《尚书》历史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李自雄;文学本质观:历史审视与当代重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陆庆祥;苏轼休闲审美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陈卫;孔子的人格[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晓毅;陶寺考古:技术的实证解析[D];山西大学;2011年
9 倪玉湛;夏商周青铜器艺术的发展源流[D];苏州大学;2011年
10 李a,
本文编号:785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785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