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斯特模态合成谬误思想解析
本文关键词:埃尔斯特模态合成谬误思想解析
【摘要】:乔恩·埃尔斯特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1978年出版的《逻辑与社会》一书,是标志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奠基性经典著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为了说明社会矛盾,埃尔斯特运用模态逻辑对合成谬误进行了重新解释。在系统评述埃尔斯特模态合成谬误思想的基础上,可对其重要意义进行阐释。
【作者单位】: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
【关键词】: 模态 合成谬误 不可全称化性
【基金】:河南省科学发展计划项目(102400450089)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10-GH-021)
【分类号】:B81-06
【正文快照】: 一、模态合成谬误的含义在逻辑学中,“合成谬误”的含义是指由歧义而引起的非形式谬误,它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第一类合成谬误可以描述为:从作为整体之部分的性质得到整体本身性质的推理。其典型的荒谬例子是,因为某一机器的每一部分在重量上都轻,所以这台机器作为整体的重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绍友,谢元春,夏梦,张萍;论命题逻辑中“真”的判定[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2 盛作国;龚启荣;胡红;;论蕴涵的演进——从蕴涵到制约[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2期
3 姚从军;;模态命题逻辑系统K、D、T、S4、S5、B之比较[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姚从军;;古典命题逻辑与模态命题逻辑的形式系统之比较[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5 董英东;;单主体自认知逻辑系统[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丁永强;;反事实假设复句的逻辑分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王芳;;略论模态语境中指称的隐晦性问题[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8 刘叶涛;关于可能世界视域中的名称与本质问题——兼评中西学者在相关领域中的学术论争[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周静;试论宗教自由的规范构造——以联合国和我国相关文件为背景的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夏卫国;存在问题新探[J];东岳论丛;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多星;;克里普克可能世界思想及其哲学意蕴[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张华;大卫·刘易斯模态哲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刘勇;多Agent系统理论和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3 贺天平;量子力学模态解释及其方法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4 张力锋;模态逻辑和本质主义[D];北京大学;2004年
5 宋一兵;计算机生成兵力中智能体技术与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6 张立娜;个体词的逻辑语义[D];清华大学;2007年
7 娄永强;信息流理论的逻辑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吉建民;提高ASP效率的若干途径及服务机器人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王志栋;语用要点识别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10 代利;基于判断聚合逻辑的群体理性条件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秋扬;俄语可能模态词语义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郑伟;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系统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雷宇;证词逻辑初探[D];西南大学;2011年
4 何雄就;“偶然”逻辑特性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乔兰菊;俄语评价范畴的语义功能[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杨家胜;现代俄语中的评价范畴[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韩宇胜;论法律的不确定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刘国锋;D·刘易斯的可能世界理论——模态实在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轶;认知逻辑的动态化理论[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10 贾改琴;知道谓词逻辑[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庆寅;略论事物的模态和命题的模态[J];学海;1993年02期
2 孙淑芳!150080;模态词与间接祈使言语行为[J];中国俄语教学;2000年04期
3 刘鸿钧;论法规模态的逻辑关系[J];江汉论坛;1983年10期
4 周兴志;“当然逻辑”试探[J];江汉论坛;1983年08期
5 张闵敏;关于经验论模态词相互关系的注记[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6 徐們;科学思维类组的语言结构形式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7期
7 张力锋;;论模态逻辑的合法性——对蒯因式模态词解读的批判考察[J];学术研究;2006年09期
8 蔡维天;;谈汉语模态词的分布与诠释之对应关系[J];中国语文;2010年03期
9 汤云航;论“S可能的确是(不是)P”句式[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88年02期
10 吴新民;;逻辑模态与符号模态的关系及其哲学意义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隋广军;;广东自主技术创新投资的“合成谬误”问题分析[A];投资经济专业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学英;;关于循环经济模式的可行性分析[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罗翊重;;对任意判断的指反断非演算规律研究[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4 冯荷飞;曹子宁;;交错时序认知逻辑在安全协议中的应用[A];逻辑学及其应用研究——第四届全国逻辑系统、智能科学与信息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赵渺希;;城市工业用地自发性功能转型的外部性检验——以上海市虹口北部地区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昆明;警惕大集团抱团过冬产生合成谬误[N];证券时报;2009年
2 白清荣;应对危机须防“合成谬误”[N];中国化工报;2009年
3 记者 肖持纲;农业结构调整要避免合成谬误[N];西安日报;2002年
4 海南大学经济学院 李仁君;“合成谬误”与“理性冲突”[N];海南日报;2007年
5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 李晓枫;兼谈合成谬误的反思与IT竞争力[N];计算机世界;2008年
6 舒圣祥;工作分享制是否存在“合成谬误”[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海南大学经济学院 李仁君;“分解谬误”与“整体改革”[N];海南日报;2007年
8 肖国元;股市里有趣的“合成谬误”[N];中国保险报;2011年
9 程实;个人储蓄减少 整体消费不升[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姜文帅;复肥企业营销如何突破“行业天花板”[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车鸣;“合成谬误”趋势下中国外贸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2 骆翔宇;多智能体系统的符号模型检测[D];中山大学;2006年
3 刘张华;大卫·刘易斯模态哲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贾春华;基于命题逻辑的《伤寒论》方证理论体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张力锋;模态逻辑和本质主义[D];北京大学;2004年
6 李海辉;电视访谈中话语缓和的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7 吴庄;汉语基数词语义和语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8 张文琴;反事实条件句和大卫·刘易斯的逻辑哲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秋扬;俄语可能模态词语义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卢建锋;通货紧缩的危害、成因与治理[D];安徽大学;2003年
3 邓玉琼;现代汉语或然模态逻辑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欣;不容忽视的泡沫危机[D];吉林大学;2007年
5 何雄就;“偶然”逻辑特性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刘栋伟;多Agent系统合作逻辑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7 李丹;俄语基本句子类型的间接言语行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罗曼曼;论隐含祈使的间接言语行为句[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段景瑶;三种逻辑代数的等价刻画和模糊模态逻辑[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马思佳;基于方位关系定性空间逻辑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149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014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