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墨经》的故、理、类对推论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论《墨经》的故、理、类对推论的作用
【摘要】:《墨经》提出了故、理、类三个基本逻辑概念,这是推理或论证的三个基本成分,有了三者就必然推出新的命题。"故"的含义是原因和根据,又是《墨经》逻辑学中"立辞"的前提和依据。"理"是规律、道理、法则。"理"、"道"、"法"和"效"在墨家著作中可以互相解释。"三表"和"止"是"效"式推论的明晰规范的论式之一。本文重点分析了"类同"和"类异"与侔式推论的内在规律。并认为"是而不然"应属于非形式逻辑范畴,是世界观的逻辑。
【作者单位】: 燕山大学 燕山大学
【关键词】: 故 理 类 《墨经》 推论
【分类号】:B812
【正文快照】: 故、理、类是《墨经》中三个最基本的概念,它们对《墨经》逻辑推论模式的形成和推理有效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用故、理、类去分析《墨经》的推论思想和推论模式,是探究墨家逻辑学一个有意义的尝试。一、《墨经》的“故”早在先秦时期,“故”已经作为中国古代先秦名辩学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希;;《墨经小取》“是而然”“是而不然”新解[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跃春;悖论与20世纪逻辑学的发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2 程向阳;浅析反证法的逻辑基础[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3 王健平;;实质蕴涵与自然语言中的相关蕴涵命题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王健平;;从逻辑看歧义的产生及其解决途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孙中原;墨家逻辑研究的历史转型[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刘利民;;纯语言性反思与分析理性思想的端倪——先秦哲学的语言关涉与名家思想取向[J];外语学刊;2007年01期
7 王延源,殷启正,沈厚丰;数学的构造性方法[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8 李春泰;论莱布尼兹的可能世界[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许锦云;墨家“推”、“效”与亚氏归谬法、演绎法的比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孙中原;墨家逻辑产生与作用机理探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彪;汉语状态词缀及其类型学特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李志强;公元前6-前3世纪中西方语言学的萌芽[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贾春华;基于命题逻辑的《伤寒论》方证理论体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刘利民;在语言中盘旋[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莉敏;悖论与数理逻辑的发展探析[D];河南大学;2003年
2 冯彦波;金岳霖逻辑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3 闫浮;离散数学体系结构[D];北京化工大学;2001年
4 邓小亚;从逻辑律看汉英篇章翻译[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5 李之文;墨家的语义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红玉;胡适逻辑思想初探[D];河南大学;2006年
7 李牡琼;两汉逻辑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8 陈可吟;《鬼谷子》中蕴含的逻辑思想[D];河南大学;2007年
9 侯晓杰;论新修辞学视角下的法律论证[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宋著立;政治视野下荀子的名辩思想[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洋;什么是“侔”与“侔”是什么──论逻辑学界所谈之“侔”与《墨辩》之“侔”[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2 程仲棠;“墨辩逻辑学”解构(上)——从《小取》的逻辑矛盾看墨辩与逻辑学的根本区别[J];学术研究;2002年06期
3 许锦云;墨家逻辑的谬误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孔祥敏;论《墨经》的故、理、类对推论的作用[D];燕山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995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099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