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卡尔纳普归纳逻辑及其认知意义

发布时间:2017-10-26 18:06

  本文关键词:卡尔纳普归纳逻辑及其认知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卡尔纳普 认知逻辑 归纳逻辑


【摘要】: 在现代逻辑发展史中,归纳逻辑的发展相对滞后,但是在逻辑的众多分支中,归纳逻辑确是一个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发展前景及其广阔的分支学科。事实上:世界上任何一种科学,都是从归纳逻辑出发,提出假设,形成一定的“理论”,进行演绎逻辑,从而产生预测,之后再进行验证。而现代的归纳逻辑更具有这样的科学认知功能。 现代归纳逻辑发展史中,卡尔纳普始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他继承了凯恩斯的思想,同时批判了莱辛巴赫的归纳逻辑思想,建立了一个优美的归纳逻辑系统,从而也奠定了他在归纳逻辑史中的重要地位。 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分析了卡尔纳普归纳逻辑的思想,最后落脚点选择了卡尔纳普归纳逻辑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首先,分析了卡尔纳普前时代的归纳逻辑的发展。在卡尔纳普之前的时代,古典归纳逻辑、凯恩斯的归纳逻辑思想和莱辛巴赫的归纳逻辑思想都对他产生巨大而且深远的影响,这中间,他既有继承又存在这批判,同时又不断的创新。 其次,在文中的第二部分叙述了卡尔纳普归纳逻辑的主要内容,包括他的基本思想以及提出的一些准则。同时,他对归纳逻辑和演绎逻辑也进行了深刻的比较并提出了他们的不同之处,在本章中还着重论述了卡尔纳普两个概率之间的关系,也就是逻辑概率与统计概率,这两个概率是卡尔纳普归纳逻辑的基础。 最后,文章落脚到卡尔纳普归纳逻辑理论的意义和对认知逻辑的推动作用,通过对卡尔纳普归纳逻辑在整个归纳逻辑史中的意义看到他对认知的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卡尔纳普归纳逻辑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其研究的重点不仅在他提出的归纳逻辑的理论,还在于他对现实的逻辑发展的影响,对认知逻辑和认知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卡尔纳普 认知逻辑 归纳逻辑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12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引言9-11
  • 第一章 卡尔纳普归纳逻辑的历史渊源11-20
  • 1.1 古典归纳逻辑对卡尔纳普思想的影响12-16
  • 1.2 凯恩斯对卡尔纳普归纳逻辑思想的影响16-17
  • 1.3 莱辛巴赫对卡尔纳普归纳逻辑思想的影响17-20
  • 第二章 卡尔纳普归纳逻辑的内容20-30
  • 2.1 卡尔纳普归纳逻辑的基本思想20-23
  • 2.2 卡尔纳普对归纳逻辑和演绎逻辑的比较23-25
  • 2.3 逻辑概率与统计概率的关系25-27
  • 2.4 卡尔纳普归纳逻辑的分类27-30
  • 第三章 卡尔纳普归纳逻辑评价及对认知和认知逻辑的推动30-37
  • 3.1 卡尔纳普归纳逻辑理论的评价30-32
  • 3.1.1 卡尔纳普归纳逻辑理论的意义30-32
  • 3.1.2 卡尔纳普归纳逻辑的不足与缺陷32
  • 3.2 卡尔纳普归纳理论对认知科学和认知逻辑的推动32-37
  • 3.2.1 认知科学与认知逻辑32-35
  • 3.2.2 卡尔纳普归纳逻辑对认知科学与认知逻辑的意义35-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0-41
  • 致谢41-43
  • 个人简况43-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北海;从卡尔纳普的逻辑真概念到奎因的两个教条批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2 潘沁;;鲁道夫·卡尔纳普概率确证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刘伟;归纳法的特征及其案例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4 马雷;评穆勒方法及其现代解释[J];黄冈师专学报;1999年01期

5 刘邦凡;论现代归纳逻辑的科学认知功能[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年08期

6 李晋涛;;透过卡尔纳普度量真正科学者思想的高度[J];科学之友(B版);2007年01期

7 张水;;浅析卡尔纳普的归纳逻辑思想基础[J];民办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8 李为;;卡尔纳普的《哲学与逻辑句法》[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鞠实儿;论归纳概率逻辑的基本问题和解决途径(上)——兼论归纳概率逻辑研究方法和方向的转变[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年10期

10 鞠实儿;论归纳概率逻辑的基本问题和解决途径(下)——兼论归纳概率逻辑研究方法和方向的转变[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年11期



本文编号:10998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0998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8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