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姆森的认知主义
本文选题:模糊性 + 认知主义 ; 参考:《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年10期
【摘要】:模糊性是当代英美哲学的一个热门话题,模糊问题主要表现为连锁悖论。在以往对模糊问题的研究中,语义方案是主要的解决途径,它试图通过修改经典语义来消除悖论。威廉姆森在批评语义方案的基础上,为认知主义提供了有力辩护,使其在模糊问题的研究中得到复兴。认知主义主张,模糊性源自于人类对事物本身存在状况的无知。相比而言,认知主义存在一些优点,比如:捍卫了经典逻辑和语义,将模糊性产生的根源归结于人类自身而不是语言,以及对KK原则强有力的批判。但是,在详细考察了威廉姆森的认知主义之后,可以发现,他的论证也存在一些值得质疑之处,比如,对高阶模糊问题的处理,对K公理的彻底接受,以及对模糊性来源的解释。
[Abstract]:Fuzziness is a hot topic in contemporary British and American philosophy.In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on fuzzy problem, semantic scheme is the main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it tries to eliminate the paradox by modifying the classical semantics.On the basis of criticizing the semantic scheme, Williamson provided a powerful defense for cognitivism and revived it in the study of fuzzy problems.Cognitive claims that fuzziness stems from human ignorance of the condition in which things exist.In contrast, cognitivism has some advantages, such as defending classical logic and semantics, attributing fuzziness to human beings rather than language, and strongly criticizing KK principles.However, after examining Williamson's cognitivism in detail, we can see that there are some questionable points in his argument, for example, the treatment of higher-order fuzzy problems, the complete acceptance of K-axiom.And the explanation of the source of fuzzines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哲学系;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B81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波;;“知识优先”的认识论——读《知识及其限度》[J];哲学分析;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明益;含混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波;;深入地思考,做出原创性贡献——威廉姆森教授访谈录[J];晋阳学刊;2009年01期
2 陈波;;面向问题,参与哲学的当代建构[J];晋阳学刊;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洁;乐文;;美国大律师的中国艺术馆——潘·威廉姆森先生专访[J];大美术;2004年08期
2 陈波;;深入地思考,做出原创性贡献——威廉姆森教授访谈录(英文)[J];逻辑学研究;2008年03期
3 蒋冠;威廉姆森纵向一体化理论及其对我国企业改革的启示[J];思想战线;2002年06期
4 刘汉民;;O.E.威廉姆森的学术历程[J];中国市场;2010年20期
5 陈波;;深入地思考,做出原创性贡献——威廉姆森教授访谈录[J];晋阳学刊;2009年01期
6 张鑫;;奥斯特罗姆和威廉姆森配对诺奖成了“红娘”[J];人物;2009年11期
7 周勇;;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微观分析方法[J];文史博览(理论);2008年07期
8 谈笑雨;最佳第六人——威廉姆森:“新院看门狗”[J];篮球;2002年06期
9 卢荻;市场、市场经济及其超越[J];读书;2002年10期
10 顾昕;;诺贝尔经济学奖缘何颁给政治学家[J];读书;2010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田晓玲;威廉姆森 “无形之手”引向诺奖[N];文汇报;2010年
2 记者 田享华 实习记者 徐倩 张送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姆森:无效率的垄断国企可以私有化[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3 卡尔·夏皮罗 美国联邦司法部反垄断局 助理副部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奥利弗·威廉姆森与反垄断经济学[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4 深圳特区报记者 熊元俊;美国政府已出手“两房”债券应乐观[N];深圳特区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姚东若 尹婷婷;成都对全球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N];成都日报;2010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何德旭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 王朝阳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吴伯磊;制度、合作与经济治理[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7 记者 刘莉 文强 实习记者 祖明远;四川企业问计诺贝尔奖得主[N];四川日报;2010年
8 国际处 经管;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利弗·威廉姆森受聘我校名誉教授[N];新清华;2010年
9 本报记者 孙明泉 张雁;新制度经济学者再获诺奖意味着什么[N];光明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季桂保 田晓玲;单打独斗的纯经济学过时了[N];文汇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洋;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述评[D];湖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310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731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