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辩对谬误的辨析
本文选题:墨辩 + 逻辑 ; 参考:《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01期
【摘要】:体现中国古代逻辑最高成就的墨辩逻辑,是在百家争鸣的历史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对“辩”的探究中,宣传和论证自己的主张,辨析和批驳论敌的谬误,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独具特色的逻辑思想,形成了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印度因明学相媲美的逻辑体系。墨辩对谬误的辨析在它的逻辑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Abstract]:The Mohist logic, which embodies the highest achievement of ancient Chinese logic, was formed and developed in the historical period of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ing.In the inquiry of "argument", it propagandizes and proves its own opinions, discriminates and criticizes the fallacies of the enemy, thus continuously enriches and develops its own unique logical thought, and forms the logic with Aristotle in ancient Greece.The logic system of Indian Intelligencience.The analysis of fallacy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its logic system.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分类号】:B81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崔清田;名学、辩学与逻辑[J];广东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赵炎峰;;论先秦哲学中“名”之内涵嬗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韩伟才;中国古典逻辑何以成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孙中原;中国古代有逻辑论[J];人文杂志;2002年06期
4 张晴;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古代名辩学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孙中原;论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肯定与否定[J];广西师院学报;2000年04期
6 孙中原;中国逻辑史方法论[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孙中原;墨家逻辑的性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刘利民;;先秦“辩者二十一事”的语言哲学解读[J];哲学研究;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中原;;墨家逻辑的产生和作用[A];逻辑教学·知识创新·素质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孙中原;;论中国逻辑[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炎峰;先秦名家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李春勇;20世纪中国的逻辑争辩与逻辑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庄岳;数典宁须述古则,行时偶以志今游[D];天津大学;2006年
4 刘利民;在语言中盘旋[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能惠;崔清田先生中国逻辑史研究试析[D];河南大学;2011年
2 王蕾;今文《尚书》自然语言逻辑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3 雷思鹏;墨家逻辑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光;墨辩对谬误的辨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01期
2 赵继伦;“三物”是《墨辩》中论辩方法的范畴[J];齐鲁学刊;1989年03期
3 陈克守;墨辩逻辑规律论[J];齐鲁学刊;1998年02期
4 张斌峰;墨家逻辑的新探索——评梁周敏的新著《墨家逻辑论》[J];学习论坛;1996年06期
5 陈克守;三大古典逻辑论辩理论比较[J];齐鲁学刊;1997年01期
6 蔡伯铭;鲁胜的逻辑史观——读《墨辩注·叙》[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7 许锦云;;墨辩语用学思想初探[J];学术论坛;2006年05期
8 陈孟麟;《墨辩》逻辑范畴三题议[J];哲学研究;1987年11期
9 赵继伦;论《墨辩》的逻辑类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10 周文英;中国传统逻辑在近、现、当代的升华与发展(下)[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斌峰;;略论近代墨辩“说"的研究[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2 周云之;;墨辩中关于“名”(概念)的逻辑思想[A];全国逻辑讨论会论文选集[C];1979年
3 周云之;;《墨辩》中关于“名”(概念)的逻辑思想[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4 周柏乔;;谭戒甫铨释《大取》的缺漏与补遗[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5 崔清田;;试析《墨辩》的“故”与因明的“因”、“喻”[A];因明新探——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3年
6 李卒;;立辞谬误探究[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7 张斌峰;;墨辩“周延说”质疑[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8 张斌峰;;近代〈墨辩〉的“复兴”研究[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9 周谷城;;因明、逻辑、墨辩是帮助实践的工具[A];因明研究[C];1990年
10 陈克守;;三大古典逻辑概念论比较[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磊;“离开”的谬误[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2 韩光智;经济学谬误的多张“变脸”[N];中国保险报;2001年
3 重庆晋愉控股集团副总裁 陈世剑;“我以为”心态下的谬误[N];中国房地产报;2011年
4 李安定;“机动车全赔”的谬误是伤害守法者[N];华夏时报;2004年
5 ;缺铁性贫血的谬误[N];家庭医生报;2005年
6 李安定;“机动车全赔”的谬误[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7 撰稿 赵晓;流行谬误与世界经济真相[N];中国经营报;2001年
8 董迎永 郭松;“真理”抑或“谬误”[N];金融时报;2004年
9 梅新育;金融危机、“集体行动的谬误”及其启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10 ;谬误:乙肝三步曲之说[N];保健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小亮;论宇文所安的唐代诗歌史与诗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魏泳涛;面向对象的有限元程序设计方法[D];四川大学;2000年
3 祝勇;革命语境下的语言暴力[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4 郑永晓;江西诗派研究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熊吕茂;梁漱溟的文化思想与中国现代化[D];湖南师范大学;1997年
6 刘黎;王维诗歌三家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士杰;科学与谬误—日本近代学术思潮与《论语》研究的新态势[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静静;墨辩影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积萍;近二十年国内墨辩逻辑研究初探[D];河南大学;2003年
3 王芹;理查德·怀特莱的谬误理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健;基于组件的虚拟实验平台的面向对象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罗文瑛;企业办公即时通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07年
6 李法兴;发电厂可视化资源信息平台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邢春娜;动力系统中的强跟踪性和强反跟踪性[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马欣;Steinlein-Walther双曲集上的各种伪轨跟踪性[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东艳;基于模型驱动的筹资决策支持系统[D];江苏大学;2002年
10 孔祥敏;论《墨经》的故、理、类对推论的作用[D];燕山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51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751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