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非形式逻辑或论证逻辑:解释论证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8-04-15 02:28

  本文选题:非形式逻辑 + 论证 ; 参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摘要】:如何解释论证是非形式逻辑重要而困难的研究主题之一。论证的解释或重构包括分析已陈述出的论证、论证的一般背景、隐含假设或隐含前提以及论证解释的伦理学。这些分析都以文本中论证的辨识为先决条件。论证解释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未表达前提或省略前提的辨识和填补问题。迄今为止,已形成多元论和现代演绎论两种主要的解释策略。
[Abstract]:How to explain the argument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research topics of non-formal logic.The interpretation or reconstruction of argumentation includes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ed argumentation, the general background of the argumentation, the implicit hypotheses or implied premises, and the ethics of argumentation and interpretation.These analyses presuppose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argument in the text.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in argument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is the identification and filling of unexpressed or omitted premises.So far, pluralism and modern deductionalism have been formed two main explanation strategies.
【作者单位】: 延安大学文学院 延安大学政法学院
【分类号】:B81-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左立;;非形式逻辑——一个新的逻辑学分支[J];思维与智慧;1990年01期

2 崔清田,王左立;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J];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04期

3 崔清田;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4 阮松;西方的非形式逻辑运动与我国逻辑学的走向[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5 康巧茹;逻辑研究的第二次转向[J];宁夏党校学报;2003年02期

6 熊明辉;;试论批判性思维与逻辑的关系[J];现代哲学;2006年02期

7 张巨青;逻辑是历史发展的科学[J];江汉论坛;1980年06期

8 武宏志;“非形式逻辑”与“论证逻辑”——兼评刘春杰的《论证逻辑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王克喜;古代汉语与中国古代的非形式逻辑[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阮松;再谈关于非形式逻辑的若干问题——兼与周云之、诸葛殷同先生商榷[J];晋阳学刊;199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郭芙蓉;;传统逻辑教学中的旁征博引[A];2001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1年

2 黄展骥;;批判西方的“歧义谬误”——评布莱克、柯皮、巴克尔、唐斯的观点[A];2001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1年

3 陈慕泽;;批判性思维与逻辑的非形式转向[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晓平;;谈谈虚拟蕴涵问题[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5 陈波;;逻辑:一个变动和生长着的概念[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6 王克喜;;推类视角下的连珠体研究[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盛作国;;走向科学与人文统一的逻辑学[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安东尼·布莱尔 拉尔夫·约翰逊 汉斯·汉森 克里斯托弗·廷代尔《非形式逻辑》编辑部,,焦兵/译;《非形式逻辑》杂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 熊明辉;逻辑与认知[N];社会科学报;2002年

3 王习胜;应该正确理解演绎逻辑[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应腾;辩论的逻辑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2 廖琳;非形式逻辑若干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3 莫日根巴图;批判性思维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4 谢耘;论证概念的理论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启;《战国策》中论辩说服的逻辑分析[D];河南大学;2009年

6 刘祥城;关于批判性思维培育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7 赵建新;批判性思维在决策过程中的价值[D];燕山大学;2010年

8 梁瑞春;亚里士多德论辩思想及其逻辑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仇竹妮;论墨经逻辑的特征及其成因[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磊;密尔谬误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52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752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4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